全国首批、吉林省第一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试点县,花费100余万元建设的3个粪污转化中心和花费1400余万元建设的111个村级粪污收集中心建成后闲置一年多,畜禽粪污随意堆放在路边、农田……
近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七督查组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开展明察暗访,发现该县的粪污转化中心和部分村级粪污收集中心依然闲置浪费,畜禽粪污仍大量存放在村口、路边,有的甚至大量堆积,侵占污染农田,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和中央专项资金效益。
中心闲置,千余万元财政资金未发挥应有效益
2020年1月,农安县建成哈拉海镇程家坨子村生猪村级粪污转化中心、哈拉海镇柴岗村生猪村级粪污转化中心、高家店镇下甸子村生猪村级粪污转化中心等3个生猪村级粪污转化中心,投资119.17万元,全部为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然而,督查组实地走访发现,程家坨子村粪污转化中心院内杂草丛生,生产厂房内堆着许多杂物,转化中心明显没有正常使用,场内总电表上的数字告诉督查组,粪污转化中心自建成以来只用了5度电;同样,柴岗村粪污转化中心储粪场内没有猪粪等原料,生产车间空空如也,电表数字显示只用了1.5度电;下甸子村粪污转化中心也存在类似情况。
除了上述项目外,农安县还花费1400多万元在各村建设了111个单个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的粪污收集中心,项目已于2019年完成竣工验收。然而,督查组随机抽查的5个粪污收集中心全都闲置已久。
督查组走进农安县开安镇林家村的一处粪污收集中心,里面长满野草,明显荒废多日,零星堆着薄薄一层不知道放了多久的“陈年老粪”。
督查组约谈了负责收集中心建设、运营的农安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粪污收集中心建成已有2年,但粪污收集、转运、处理机制并未建立,绝大多数粪污收集中心均未发挥应有效益。
宣传不到位、选址不合理,仍随意堆放粪污
与村中空空如也的粪污收集中心相反,督查组在农安县开安镇的许马村、刘家村,高家店镇的下甸子村和哈拉海镇程家坨子村等部分村庄看见,大量的猪粪和牛粪肆意堆放在村口、路边。督查组沿着珲乌线刚进许马村没多远,就看到路旁堆积着粪便,在高温下散发着阵阵恶臭;在刘家村村内的一户养殖场门口两旁,堆着很大一片粪便,坑里充斥着不少粪汤,上面蚊蝇肆虐,臭气熏天,严重影响村民生活。
督查组还发现,甚至有个别养殖场将猪粪、鸡粪直接堆放在农田里。
就在距开安镇林家村粪污收集中心东边几十米距离的农田里,有一片堆积大量畜禽粪便的区域,区域内污秽不堪,粪污水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直接流入了沿线河道。河道水流明显呈黑色,泛着泡沫发出阵阵恶臭,严重污染了周边农田灌溉水源,部分接触粪污的玉米等农作物已经死亡。据村民反映,这个地方已经存在了两三年,附近臭不可闻,每当从马路上经过这里,都难以呼吸,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
花费巨额资金修建的大量粪污收集中心和转化中心为何会被闲置?
督查组派员走访了当地村民,部分村民表示“不知道政府建的粪污收集中心在哪里”。但也有部分村民知道位置,当被问到为什么知道位置还要把粪污随意堆放在路边时,许马村的一位村民说:“粪污收集和转化中心太远了,路也不好走,自己运到转化中心转化成肥料后再买回来还得自己花钱,转化后的肥力和自己在家沤粪的效果都一样,送过去得不偿失。”
因此,即便知道粪污转化中心的位置,村民们仍然没有动力将粪便送到转化中心去转化成肥料,都是通过土办法沤粪。
将转化中心免费出租给化肥企业,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在初步了解情况后,督查组在农安县由暗访转为明察。今年5月、7月,农安县高家店镇下甸子村民委员会和哈拉海镇人民政府分别和长春市新阳光肥料有限公司、长春市吉兴肥料制造有限公司签订禽畜粪污处理协议书,由上述两家公司免费租赁使用粪污转化中心。
督查组发现,免费租赁并未起到实际效果,部分粪污转化中心甚至变成了企业的杂物仓库,部分粪污转化中心的运输车和铲车被企业挪作他用,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督查组与长春市、农安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村镇进行了深入座谈。
长春市、农安县表示,对督查发现问题照单全收,提高政治站位,正视粪污收集转化设施“建而不用”、处理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等问题,迅速形成工作专班,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粪污收集转运管理机制,切实改变问题现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黑土地保护工作。
对此,督查组建议:一是请当地政府深入调研农村粪污收集转化相关情况,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并抓好落实。二是请有关部门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排放监管,对污染严重区域进行治理和修复,保障被污染农田复耕复垦,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利民。
新华社记者刘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