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参加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宣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并准备与任何国家合作,共同面对挑战。这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首次在联合国发表讲话,然而,他此次“宣示”的时间点却有些糟糕:在新冠疫情仍旧肆虐、阿富汗仓惶撤军阴影未散、美英澳搞“亚太小圈子”被欧洲批为背叛盟友等一系列事件的阴影下,拜登的“豪言壮语”更显得苍白无力,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拜登的演讲生动展现了美式外交的“虚伪”。就在拜登站上联合国讲台的几天前,美国狠狠地在自己“历史最悠久的盟友”法国的背后“捅了一刀”,引发了世纪级的外交纠纷:200多年来,法国驻美国大使首度被召回巴黎;法国驻美大使馆取消了纪念切萨皮克海战240周年的相关活动;在本届联大期间,法国外长勒德里昂拒绝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表示,“我们的一个成员国受到了不可接受的对待”。很难想象,仅仅三个月前,欧洲还在热情欢迎拜登的来访;七个多月前,欧洲还在为拜登“美国回来了”的宣告欢呼鼓掌。如今,大西洋两岸的裂痕不但没有弥合,反而进一步撕裂。
而如果算上美国无视欧洲意见从阿富汗仓惶撤军,引发阿富汗局势动荡,令北约和欧洲颜面无存的话,这已经是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美国第二次给盟友插刀了。《华盛顿邮报》称,欧洲盟友对拜登发出的“美国回来了”的信息越来越持怀疑态度,法国外长则公开质疑拜登是否真的改变了特朗普时期的外交政策。对待盟友尚且如此,美国又如何让其他国家相信它所说的“团结”不是只为了实现其利益的口号?
事实上,即便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美国“信誓旦旦的承诺”依然面临着广泛质疑。拜登在21日的讲话中表示,到2024年美国将对贫困国家的财政资助增加到114亿美元。但考虑到这一承诺需要与一个分裂的、大部分共和党人都拒绝接受气候变化的国会合作,拜登这一表态除了在个别盟友那里得到欢迎,几乎难以弥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信任赤字”。在上任之初,拜登就表示要跟中国加强在气候领域的合作,其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也在今年4月和9月两度访华,然而,美国一边在口头上呼吁中美合作,却在一边不遗余力地摧毁中美气候合作的基础,不但一再对中国的环境政策指手画脚,还在光伏、碳排放、绿色能源等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影响两国合作。更何况,在美国在《巴黎协定》方面上演了“加入-退出-又加入”的戏码之后,谁能保证2024年大选后的美国政府,还能坚守本届政府在气候问题上做出的承诺?这样的美国,又有什么资格在联合国这样一个场合,大谈“团结解决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
而拜登所谓美国不寻求“新冷战”的表态,就显得更加可笑和伪善。早在20日,白宫就早早预告拜登会在联大演讲中表示美国“不寻求新的冷战或一个分裂的世界”,显见拜登对这一议题的重视。然而,尽管拜登在联大讲台上宣称美国“不寻求新的冷战或一个分裂的世界”,美国愿意与任何“加快步伐,寻求和平解决方案”的国家合作,“即使我们在其他领域有强烈的分歧”,但过去8个月美国政府里,美国政府不断试图拉拢盟友搞“价值观外交”“小圈子外交”,引诱盟友搞排除中国的“科技生态圈”和产业链,推动中美技术和关键产业“脱钩”,践踏国际核不扩散体系、诱使欧洲盟友在中国周边投射军力……这桩桩件件,都是美国固守二元对立思维、妄图将世界拖进“新冷战”的明证。对于美国的行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8日就警告称,称两个敌对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将构成危险、分裂世界,“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一场与过去不同,甚至可能更危险、更难以管理的冷战。”
美国《国会山报》网站辛辣讽刺道:“拜登总统星期二的首次演讲可以归为一句话,‘记住,我不是特朗普’,但这是否足以让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盟友放心,还有待观察。”归根结底,拜登总统在联合国的这次演讲,“公关”“表演”的成分远大于政策信号,美国若不肯放弃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再漂亮的“公关话术”也不能挽救美国岌岌可危的国际信誉和形象。(聂舒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