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 ——“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 ——“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2022-04-16 18:26:57 来源:中华网河南

4月14日,开封市博物馆联合河南省寻宋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Art Meta元艺数平台上成功发行馆藏“水运仪象台”数字藏品,售价19.9元,限量10000份,3秒即售罄!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 ——“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文物见证历史,传承文明。开封市博物馆此举旨在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响应省市政府“推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促进文创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水运仪象台——“元宇宙”的天文钟

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创造出集浑仪、浑象、计时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元祐浑天仪象”,俗称“水运仪象台”。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 ——“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水运仪象台高12米,宽7米,以水力驱动,从上到下分别是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星象的浑象、报时及动力装置。它代表了公元11世纪世界最高的机械设计水平和最高技术成就。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赞誉其为“中国首创的钟表擒纵机构”,是“世界机械钟表的直系祖先”。同时,水运仪象台的开闭式屋顶正是现代天文台活动圆顶的雏形。

“水运仪象台”就像是时间的记录仪和空间的导航仪,自带“硬科技”和“元宇宙”属性,十分贴近当下“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和“元宇宙元年”的行业背景。

博物馆遇上元宇宙,势不可挡

近日,一份来自全国各大博物馆馆长、学者联名发布的《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引起众人关注。正如发起人段勇教授所说的,“现实世界里同时拥有丰富物质标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场所,非博物馆莫属。博物馆的宗旨和理念与元宇宙是相通的,博物馆的未来和使命与元宇宙是相融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一大环境下,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走进元宇宙已经成为文博界的时代使命和必要布局。

实际上,许多文博机构已经加入了数字化转型队伍,运用3D技术将展馆文物搬进了元宇宙。而随着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技术发展,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业态也迅速火遍全网。如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河南博物院发售的“妇好鸮尊”、湖北省博物馆发行的“越王勾践剑”等等,这些数字藏品大多都是上线即售罄。

开封市博物馆馆长曾广庆表示,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文创新形态,让博物馆的文物不受时空限制。同时,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也将更加年轻化地传播出去。开封市博物馆将充分发掘和利用文物藏品资源,推动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结合,积极打造开封市的宋“元宇宙”。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 ——“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选择“水运仪象台”作为首个数字藏品。一是“水运仪象台”凸显了北宋时期的中国科技发展已经居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二是开封市博物馆复原的这台水运仪象台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它不仅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一台在室内1:1复原而成的,也是世界上复制技术最成熟的水运仪象台。三是“水运仪象台”折射了中国人宏大的宇宙观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这与当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和数字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文化创新,前景无限

近期,不少文博人士指出火热的数字藏品概念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各大平台推出的文物数字藏品多是采用直接将实体藏品形象搬至线上媒介的形式,没有显现出“真实感”、“沉浸感”等相较于实体藏品的优势。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平台的灵活性与互动性,避免文物数字藏品的过度同质化,这成为业内人士应该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此次,开封市博物馆似乎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河南省寻宋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水运仪象台”数字藏品脱胎于实物藏品但又完全不一样。发行团队通过深度挖掘该藏品的文化、科技、功能等内容属性,结合元宇宙概念和年轻受众需求,然后利用三维动画特效、宇宙场景创设、功能动态演绎等3D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二次创作,最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数字产物。

开封市博物馆首个数字藏品发布 ——“水运仪象台”上线即售罄

开封市博物馆首次推出数字藏品便受到追捧,体现了用户们的高度认可,也证明了这一创作思路的可行性。希望这有助于提升文创数字藏品的规范化和品质化。

给岁月以文明,给宇宙以想象

当人类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便踏上了探索宇宙的旅程。从东汉的浑天仪到哈勃太空望远镜,我们试图窥探宇宙运行的奥妙;从墨子制造的木鹞到咆哮登天的火箭,我们尝试拥有更高的视野;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庞大的国际空间站,我们不断开拓着新的家园。在无数科学家和天文仪器的指引下,人类将永不停息迈向宇宙的深处。此时,元宇宙的旅程已经启航……

标签: 水运仪象台 售罄 市博物馆 开封

(责任编辑:孟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