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聚焦文物保护利用 北京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聚焦文物保护利用 北京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2022-06-12 06:08: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北京将围绕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开展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云讲堂、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等形式多样的遗产日活动。同时,各区相关单位围绕自身资源特色,开展展览、讲座等系列文化活动60余项,展现文物工作成效。

文化遗产保护线上开讲

近年来,北京加强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2022年遗产日北京市主场活动于6月11日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呈现,开启今年遗产日各项活动。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共同启动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宣传推介,面向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使用单位、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征集、宣传、推广北京文物守护人先进事迹。

此外,还策划推出11个小时超长直播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云讲堂,6大主题、11位专家,与观众共享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与感悟。

考古讲座普及传统文化

6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博物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组织开展“首都文化论坛”(第二期),围绕“博物馆如何影响市民生活?”的主题邀请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同日,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组织的“2022百年考古系列讲座”也将拉开序幕,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国祥分享“红山文化玉器与中华五千年文明探源”,向公众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艺术博物馆特别制作了万寿寺大雄宝殿佛像及十八罗汉佛像修复专辑,通过视频向公众展示佛像保护和修复背后的故事,让观众通过佛像修复过程了解其制作工艺及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体会传统匠人的伟大智慧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创新大赛助力中轴申遗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城市的灵魂线、生命线。它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和社会秩序,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也成为中国现存布局最完善、规模最宏大、景观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近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积极推进重点文物腾退和周边环境整治,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2022年5月25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的公布实施,将在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北京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6月1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将在线上启动。大赛将围绕“传承中轴文脉传播古都文化”主题,分“北京中轴线文化IP设计评选”“我和北京中轴线的故事”影像作品征集、北京中轴线文创产品评选等两大类、6个赛道,推动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共识,促进公众积极参与中轴线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来。

各区推出60余项文化活动

遗产日期间,北京市十六区相关单位围绕自身资源特色,开展系列文化活动60余项,覆盖各区及各世界遗产地,包括展览、活动、讲座及其他各类型宣传活动。

其中,海淀区将结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开展“诗意三山五园,照焕古今同辉”活动,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开展《文物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西城区举办“非遗演出季”云演播活动等。

同时,各区还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推广活动,共计推出云展览、云直播、云推介、云表演、云讲堂、云竞猜、云赏析、云培训等8个类型30余个线上推广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走进遗产地、参与遗产日活动,参与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将文化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标签: 自然遗产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