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湖南全力抗旱保灌溉见闻

“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湖南全力抗旱保灌溉见闻
2022-08-26 18:08: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8月26日电 题:“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湖南全力抗旱保灌溉见闻

新华社记者周楠、周勉、余春生

随着干旱天气持续,湖南省保灌溉任务艰巨。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湖南抗旱一线看到,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抗旱,想方设法克服水源距离远、抽水高度落差大、灌溉用电不便等困难,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力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努力减轻干旱带来的影响。

“五级提水”灌农田

湖南省岳阳县荣家湾镇文发村的农田灌溉场景。新华社记者周楠 摄

蝉鸣声中,临湘市聂市镇长源村的种粮大户张兵驹带着人在更换水泵。“这是‘五级提水’的第二级,今天要换一个功率更大的水泵。”张兵驹说。

他告诉记者,往年靠附近的山塘、水库,就能保证农田灌溉用水。今年旱情严重,这些山塘、水库干涸见底,农田灌溉用水告急,距农田两公里远的黄盖湖水源充沛,但距离远、高度落差大,难以实现一步到位的引水。

张兵驹经过实地勘察,又向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请教,想出了分级提水的办法。“我们用30多台水泵,从低到高,经黄盖湖、撇洪渠、抗旱机埠、水库和山塘,一级级提水,最后把水引到了农田。”他告诉记者。

尽管有的稻田距离黄盖湖近3公里、高度落差约60米,但通过“五级提水”,这些农田得到了及时灌溉。“实现了‘水往高处流’,3800多亩水稻都及时‘喝’上了水。”张兵驹笑着说。

地处湘东北的临湘市近期旱情发展很快,气象干旱已达特旱等级。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说,全市组织技术服务人员,为粮农开展“点对点”抗旱服务,启用8947台(套)抗旱设备,保障了45万余亩水稻的灌溉用水。

记者了解到,受制于地形因素,湖南山丘区普遍面临灌溉水源距离远、高度落差大等难题。当地政府调配灌溉机械,干部群众奋战一线找办法,通过类似“五级提水”等方法克服灌溉难题。

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今年7月以来,岳阳县15个乡镇出现旱情,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6万亩。岳阳县荣家湾镇文发村地处铁山灌区的尾灌区,为保证全村2300多亩水稻得到及时灌溉,岳阳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派出技术人员到田里帮忙。“能保则保、能抽则抽、能提则提,全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岳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梁亿仲告诉记者。

村民闵爱国提来一个水泵,顶着烈日在田埂上铺水管。闵爱国说:“晚稻正在分蘖,这个时候不能缺水。”为保障农田灌溉的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岳阳供电公司从7月底开始在田间架设供电线路,满足临时抽水点的用电需求。“幸亏政府各部门协同、提前做准备,最大程度减轻了旱情的影响。”文发村党总支书记周荣宇说。

“4月以来,我们整修20多处险工险段,清淤15.5公里。7月中旬旱情开始露头,我们又在岳汨分干渠道紧急疏通清理22公里,打通抗旱保灌‘最后一公里’。”岳阳市铁山供水工程事务中心南灌区管理所副所长赵红定说,铁山灌区的南灌区已持续开闸放水47天,累计供水5600余万立方米,灌区50余万亩农田基本没有受到灾害性影响。

“看得到水、引不进田”是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写照。湖南多地强化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早对水渠疏通清淤,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为正处于生长关键期的水稻送上“及时水”。

“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的罗建平今年种了530亩晚稻。由于农田地势较高,沟渠里有水,却流不进大田。这些天来,焦急的罗建平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拖拉机改造出一个“流动水泵”。“花了3天时间,把齿轮箱、水泵、皮带轮、滑轮和卷扬机等设备组装好,马上就投入使用。”他说。

“这个水泵装在拖拉机的后面,用滑轮可以自由起降,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罗建平告诉记者,田间地头用电不太方便,水泵装在拖拉机上,用拖拉机的发动机就可以带动,较好地解决了用电不方便的问题。

这个“流动水泵”每小时可以灌溉20亩水稻,省工又便捷。“我家530亩晚稻已经灌了一遍,接下来要帮乡邻完成1000多亩晚稻的灌溉。”罗建平说。

湖南省湘阴县鹤龙湖镇的抗旱保灌溉场景。新华社记者周楠 摄

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目前有465.48万亩农作物受灾。各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想办法,创造出“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解决了抗旱保灌溉的“大问题”。

在湘阴县鹤龙湖东闸口,工人们筑起一道拦水坝,启动挖泥船和四台大型水泵,铺设好大型金属水管,把湘江水引进来。“别小看这一道小水坝,现在湘江水位低,内湖水位高,这道小坝可以防止内湖的水外泄。再把湘江水抽进内湖,就可以很好地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湘阴县鹤龙湖镇农技推广服务站站长李向阳说。

标签: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