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小渔村蝶变

小渔村蝶变
2022-09-22 09:08: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村子变为景区、村民变为业主和职工、种地变为搞旅游产业……提起村子变化,45岁的小渔村村民李春林如数家珍。如今,他正在像画一样美的家乡打着工,妻子做绿化和清洁工作。

烟波浩渺,湖风吹拂。有74户人家的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小渔村民小组位于滇池南岸,这里良田湿地环抱,植被茂密。

湖光山色,民居古朴,村子传统历史和文化的韵味扑面而来。许多人来观看村民的房子,体验乡村生活和文化,并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而在几年前,村子还是另一番景象:脏乱差。

当地村民曾经以捕鱼为业,后来又种植烤烟。2000年前后,村民开始搞大棚,种花卉蔬菜。上蒜镇副镇长曾诚说,大水大肥,污染滇池,那时村子污水横流,房屋凌乱,环境极差。

“以前住茅草顶土墙房,村里环境很差。我们都不想住,外面游客能来?”李春林家也建了几个大棚种植花卉,虽有些收入,但看着污水流入滇池,他觉得不对也很无奈。

滇池沿岸很多区域像小渔村一样,令人心痛。去年以来,昆明全面实施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深入推进滇池治理。晋宁区调整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农业产业结构,小渔村入选集中打造“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村。

村民种大棚蔬菜和花卉,每亩收益3万元左右。今年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拆除低端大棚,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进行生态种植,每亩租金5200多元。“群众收入锐减,群众工作做不通,整治难推进。”曾诚说,这倒逼我们保护滇池为前提,探索绿色发展,实现滇池清、生态美、群众富。

小渔村附近有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贝丘遗址,是滇池边重要村落和古滇文化传承点。项目通过对院落、院墙、入户庭院和门头的打造实现人们对滇池边小渔村的美好想象。“古滇水乡,生态渔村。我们坚持历史和现实交融,文化和创新结合。”曾诚说,把干栏式建筑和传统土基螺蛳壳墙加上竹艺运用作为设计元素,房屋延续传统土基房建筑和螺蛳壳墙面的建筑形态、材料以及色彩,加以竹艺和钢结构的造型组合,复原小渔村原有斜坡屋顶和村落起伏层次景象。“有的村民就地取材建造的螺蛳壳红土墙,极具渔村特色。”

治理水环境、提升村庄道路……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村庄整体环境和风貌改善明显。项目以A级景区来打造,同步启动业态培育,引进特色民宿、渔家美食、房车营地、艺术创作空间等业态。曾诚说,鼓励扶持一批群众经营农家乐、特色小吃等业态,发展高端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

房子出租、干清洁和绿化等工作、开店当老板……曾诚说,村民根据实际都能找到活计,而且会为每户群众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未来小渔村仍不断丰富业态,建设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体。

李春林家200多平方米的房屋也完成改造,特色明显。种地有收入、村里打零工有收入、干绿化有收入……时机成熟时,李春林也打算开店当老板。

水、船、院、田、人家的滇池渔村场景集中与现有村落形态结合;乡韵乡愁和人文山水融为一体……小渔村实现美丽蝶变。记者在村里穿行,不时有鱼篓形状的竹子工艺装饰映入眼帘,村中的广场上专门建有高大的鱼篓形状的亭子,吸引游客驻足观看。一些农家乐也已开门迎客。村头壁画上,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村民正在湖中捕鱼。村后,就是波光粼粼的滇池。

为推动业态管理经营、完善基础设施等工作,村集体还和一社会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云南渔夫文化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村子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每天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就有上千人。”公司总经理助理徐曦说。

“环境差、收入单一已成为过去,村子的未来会更好。”李春林对未来信心满满。(记者王长山、庞明广)

标签: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