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为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辟“二十大回声”专栏,集纳专家学者文章,力求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精准把握外延,研究阐释关注热点问题,深化学术界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认识。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河南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四个着力点,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
一、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基础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一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在2020年实现全省764万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2021年,受灾情疫情叠加,我省通过实行“1357”精准识别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精准帮扶,坚持稳慎退出,不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全省脱贫县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达到5430元,比2012年增长309.5%;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42元,比2012年增长了156.4%,在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我省被综合评价为“好”等次,在中西部22省份中排名第6位。
(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考察,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全省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5.57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6.6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全省乡镇共有88个涉农产业园区、2.12万个农业企业、4.08万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111.17万公顷,占行政村耕地面积的16.2%。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88%,主食产业化率6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三)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初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扎实推进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截止到2021年年底,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650.20万千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6个百分点。在农村道路设施建设方面,全省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75%。在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方面,做到了20户以上的自然村4G网络信号全覆盖。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8.8%,随着“四美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省农村面貌发生显著改善。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四个着力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农”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因此,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我省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确保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一)要着力于稳定各类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要保持各类扶贫帮扶政策的总体相对稳定。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做到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细化,一些专项财政帮扶资金只增不减。在土地政策方面,继续按照应保尽保原则,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在人才帮扶政策方面,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强省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要确保扶贫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机衔接。要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有机衔接的平稳过渡,在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设计中要做到既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些专项政策纳入,同时又充分体现并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做到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
三要提高政策对各类潜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在推动特惠性扶贫政策和阶段性帮扶举措向普惠性、常态化民生政策转换的过程中,应控制好节奏,及时采取差别化的办法,对一些特惠性政策实行科学地分类处置。要积极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覆盖面和保障层级,做到农村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要着力于深化农村要素改革,夯实共同富裕农村基础
一要充分完善农村市场的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各类主体活力。通过不断完善全省农村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确保农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竞争有序。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断完善优化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和乡村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布局。要深入落实耕地占用平衡补偿制度,通过高标准农田的扩展建设和新增耕地指标等,将城乡建设用地的节余指标实现在全省范围内的市场化机制配置。
二要大力强化资金要素在全省农村的投入保障机制。要大力改革现有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全方位整合现有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渠道,打造全省财政涉农资金的长效投资机制。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助推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要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在全省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机制。要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在资金、市场、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一批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稳定增收的优秀企业家,形成创新带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乡村振兴发展良好局面。
(三)要着力于加大乡村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要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以“产业强县”、“产业强镇”为平台,促进种养链、产业链的高度整合,并依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价值链。要依托各地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产业园区、村有扶贫基地、户有增收门路”的乡村产业空间布局。
二要大力打造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联合体新模式。要以加快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开展企业提级、延链增值行动,打造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鼓励粮食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通过订单粮食、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构建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以稳步带动农民持续和稳定增收。
三要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持续推进以“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分工明确、衔接紧密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现代产业体系。要打造基于“三园”、“三区”和一体(田园综合体)、一镇(特色小镇)为重要载体与平台的现代农业体系。
(四)要着力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现代农业强省基石
一要加快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的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工程,大幅度提升河南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全面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二要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创新管护机制。要在全省大部分农村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农村基础设施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发展轨道。要试点创新乡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在人员管理、资金安排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结合各地农村的发展特点,试点创新乡村基层设施的管护机制。
三要增强乡村基础公共服务的高质量有效供给。要以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补足我省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要持续优化路网结构,增强产地预冷和冷链运输建立力度。要持续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全省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更加稳固。要持续加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动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更美更宜居。(作者:侯红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