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如何为民营经济下一步发展建言献策备受关注。
“近年来,河南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工作中,建议用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金字招牌。”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张震宇计划提交关于加强民营企业经营和债务风险化解的提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好引导、培训和监管的重要作用,合力为民营企业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助力民营企业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为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河南省相继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打出了“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四个拉动”、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等一套组合拳,全省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其中民营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0家,其中民营企业327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1家,其中民营企业1945家。
如今,在河南这个经济大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六成以上的GDP、七成左右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就业、九成以上的市场主体,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
提振企业信心
“过去几年,民营经济受疫情、国际形势的影响比较大,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和困难,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河南省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方向和要求,并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让我们民营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及环境充满了信心。”鹤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昌智能”)副总经理刘晓磊告诉记者。
日前,河南省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95家河南省优质民营企业和97位河南民营企业家进行了表彰。海昌智能即为入选的5家成长创新型杰出民营企业之一。
在刘晓磊看来,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在主营业务方面坚持专注和专业。
据了解,海昌智能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长期专注于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高端智能装备和智能软件。自成立起,海昌智能便锚定线束加工装备领域,是国内率先研究压接模具和线束自动化设备的公司,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与垄断,填补了国内线束装备自研的空白。
“我们在核心业务方面具备技术开发、设计验证、生产制造、销售网络、售后服务全流程的配套能力。以汽车行业为主战场,所有产品聚焦线束类自动化加工,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这个方向未动摇。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90%,这些都体现着海昌智能的专注和专业。”刘晓磊告诉记者。
作为成长创新型杰出民营企业,创新则是海昌智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秘诀”。
刘晓磊介绍,在科技创新方面,海昌智能搭建了两个省级研发平台,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多所高校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如今,公司拥有全职研发人员近300人,占总人数近40%。拥有近200项核心知识产权,每年推出近20种新产品。
同时,海昌智能还积极地把5G、智能视觉、虚拟现实、磁悬浮等新技术应用到自动化设备开发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河南省相继推出一系列助企政策,海昌智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帮扶。”刘晓磊表示。
刘晓磊介绍,为助力海昌智能转型升级,当地政府给出了满负荷生产奖励、支持灾后重建项目、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奖励、春节“十送”活动等支持,减轻了公司转型升级压力。
在税费优惠方面,海昌智能及子公司则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研发加计扣除、出口免抵退等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了公司税负压力,也极大提升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优化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因素。
据了解,近两年来,河南省持续把服务民营经济、纾困民营企业作为重点,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扎实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等行动,建立了服务民营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
此外,河南省工商联还自主设计了民营经济数字化平台,功能定位为涵盖龙头企业监测预警、企业诉求响应和企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提前发现重点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并及时化解,为民营企业反映诉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渠道,以及为民营企业提供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而在河南各地市,优化营商环境同样被视为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去建设。
在鹤壁市,为聚焦“四优三新”主导产业,实行了“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招商体系”模式,创新推出了以“服务管家”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向全市企业选派了2521名服务管家、9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和1766名首席金融服务员、警务专员、法律服务专员,实现了三次产业、“四上”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全覆盖。
为做好企业纾困帮扶工作,鹤壁市持续在信贷供给和资源配置上做“加法”。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动472家企业纳入省重点支持企业名录库,对名录库内企业新发放贷款30.28亿元,并建立项目定期推介机制,向省、市金融机构分别推介本市项目融资需求255.32亿元、130.24亿元,已授信55.41亿元。
与此同时,鹤壁市还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简化流程上做“减法”。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减费让利政策,2021年全市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向市场主体让利约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鹤壁市“五位一体”服务机制的典型经验做法位列其中。
在漯河市,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当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了全省首个“政策计算器”平台,汇集不同部门的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查询、政策匹配、精准推送、企业诉求处理、免申即享等“一站式”服务。
依托“政策计算器”这一平台,漯河市将“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企业注册登录后,系统将对企业信息和政策要素进行自动匹配,生成一份企业专属智能推荐报告,实现惠企政策“一键直达”。
在解决政策适配推送的同时,企业还可以在“政策计算器”平台上提出诉求,相关部门将限时处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企业诉求“一单通办、一单统揽”。
加码扶持力度
记者了解到,在此前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河南省还从六个方面持续加码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实力持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持续迸发。
其中第一条,即为强化惠企纾困,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河南省要求,要以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健全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深入推进产销、产融、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用地保障、用工服务,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更好留住青山、稳住当下、赢得未来。
此外,要强化主体培育,打造优质企业梯队。坚持扩量提质并重,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打造既具竞争力又能支撑充分就业的微观经济基础。
而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河南省指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日前,河南省工商联公布了2022年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名单。榜单显示,河南省百强民企营收共计约1.42万亿元,较上一年度的1.18万亿元增长超20%,入围门槛也由上年的25.69亿元提高20.38%至30.9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百强企业中,有3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6家企业营收超过500亿元。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繁荣与创新发展的源泉和主要动力,是税收、新增就业、出口创汇的主力,没有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无法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乃至社会稳定,这也是在预期不振和逆周期调节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到地方如此重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
柏文喜指出,河南省拥有一亿人口和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其良好的产业结构、便利的交通物流和有序的社会治理,都是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未来当地政府更应在提高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下足功夫,构建“亲”和“清”的政商关系,积极作为,服务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标签: 河南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