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王丽娟:加快构建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郑州发展高等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王丽娟:加快构建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郑州发展高等教育……
2023-03-14 14:48:27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结合本职工作,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奋斗目标,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尽快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机制;二是加快构建小、初、高、大一体化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是从国家层面支持郑州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尽快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师资配置等方面不够均衡,“城镇挤”“农村弱”现象依然突出,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乡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寄宿条件差、优秀教师难以留下的现象依然存在。

这些城乡教育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必须城乡统筹,一体解决。因此,尽快完善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机制,对于更好地处理城乡义务教育关系,落实国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王丽娟建议: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通过发放乡村教师特殊津补贴和乡村教师荣誉典章制度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自愿下乡从教,坚决改变以“发配地”的形式进行城乡教师交流,让交流的教师真正有地位,有脸面,有未来,有希望。

完善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机制

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财政投入、资源配置、基础建设、实验装备等方面统一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避免城乡有别;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中,不撒胡椒面,不搞项目申报,由国家或省统一标准和项目,市域内分步完成。

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

引导城镇学校要有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意识,采取“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名师指导”“交流轮岗”等方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同发展,从人员、资金、设备、技术、观念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农村学校扩容提质。

完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一是要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缩小数字鸿沟;二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建立打破时空限制的双向开放、内容多样、获取方便、城乡共享的义务教育信息资源体系;三是城乡学校之间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共同开展课改研究,在共享互通中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四是超越城乡教育同质化、一致化发展的局限,充分肯定和利用各自的禀赋及资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体化从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置、提升教学质量向着优质化、特色化等更高水平发展。

加快构建小、初、高、大

一体化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王丽娟表示,在实际工作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上,依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小—初—高—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目前,中招和高招评价录取尽管参考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但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拔尖创新人才上升路径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新人才发现、培养的意识和氛围尚未形成,制约了创新人才的早期发掘和成长。

另外,人才培养所需师资和经验需进一步积累。目前,广大中小学缺乏对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念和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师资。同时各地各学校在日常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中也缺少专业性的提升,导致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创新“潜质人才”时,未能给予很好的保护、指导和帮助。

对此,王丽娟建议:

加大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

尽快推动国家层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立法进程,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机制、保护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为学校开展工作提供方向引领和政策支持。

要强化使命驱动,服务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进行小、初、高、大一体化规划,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从组织管理、课程开发、培养团队建设、分学段分期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打造“优质教育供应链”,锻造“特殊人才成长链”,形成拔尖学生培养小、初、高、大一体化衔接的良好局面。

构建高校选拔下沉体系,畅通培养路径

各高校应进一步丰富招生录取形式,完善培养体系,将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录取进一步下沉,确保各阶段发现的早期人才都有机会、有途径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和培养。

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大力开展高校与中小学共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行动,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段课程衔接,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

完善基础教育保障机制,打造成长平台

加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双导师制,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师资保障。要转变学校育人理念,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保护和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

中小学校要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激发和保护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潜力的发现提供机遇,为某一学科有特别兴趣和突出才能的学生提供成长路径,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支持郑州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近年来国家先后确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为郑州及郑州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政策红利、迎来了历史机遇。

不过,王丽娟指出,目前郑州高等教育“多而不优、大而不强”,发展现状层次较低、短板突出。从在学研究生数量上看,郑州5.75万人,北京41.3万人,上海19.1万人,武汉18.27万人,西安16.44万人,成都12万人;从“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看,郑州仅有2所,远低于南京12所、武汉及西安各7所。这与郑州国家中心建设城市的定位要求极不相称、与其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担当使命极不相称、与河南省一亿人口为基础的足量优质生源极不相称。

由此,王丽娟建议:

持续支持驻郑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创建

驻郑高校共计70所,其中世界一流建设高校1所,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4所。根据驻郑高校大而不优的局面,恳请教育部、财政部持续加大对驻郑“双一流”高校建设支持力度,同时倾斜支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蓄势强劲的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序列,促进郑州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持郑州建设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

河南省市政府先后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郑州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近年来,郑州市广泛利用多方资源,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商洽办学事宜,取得了积极广泛的合作共识。

王丽娟恳请国家教育部大力支持郑州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校在郑州合作,共同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机构,快速提升郑州高等教育质量。

支持郑州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目前,驻郑职业院校尚无本科层次高校,且仅有2所职业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没有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院校。恳请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驻郑职业院校通过校校联合、内涵共建等方式,创建国家级高水平职业院校,稳步发展3-5所优质高职专科学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

支持北京外迁高校在郑州开办校区、举办研究生教育

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北京市教委提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对此,王丽娟恳请教育部协调北京市政府,充分考虑河南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充分考虑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在京及其他地区“双一流”高校(含科研院所)在郑州建设校区、举办研究生教育。(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成书丽)

标签: 全国人大代表王丽娟

(责任编辑:news10)

为您推荐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