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我省的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至此,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已达53项,继续领跑全国。
在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2个参评项目中,除上述入选的3个项目外,我省还有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项目参评。二里头遗址是学界认可的夏代晚期都城,郑州商都遗址是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开封州桥则是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标志性建筑。这几处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原地区夏代、商代、宋代都城的繁华、城市文明的荣光。
夏都:从“九宫格”到多网格
夏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命题,也是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关键环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及其文明诞生在中原地区,河南是夏文化研究的主战场。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工作队持续探索二里头都城布局和结构。在中心区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了二里头都邑为多网格式布局。发现宫殿区南、北两侧道路向西延伸440米以上,都超过宫殿区295米的东西宽度,道路两侧均有与宫城城墙平行或成一直线的墙垣,因此推测,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的东西方向上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同时,考古勘探发掘表明,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东的东西方向上至少各存在两个分区。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和两侧的墙垣,揭示了二里头都邑为分层规划、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邑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揭示出当时已有明确的规划,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的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首次发现疑似制漆作坊、较丰富的制陶遗存和骨器、角器加工作坊现场,填补了二里头都邑布局和手工业考古的空白。二里头都邑严格方正的规划制度、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态,和其他制度共同体现了二里头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开创、引领作用,也为先秦时期其他城址布局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点评说,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城,考古发现了居葬合一的网格式布局,这种布局让我们想到了汉魏时期的里坊制,二里头开启了中原王朝的引领阶段。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夏文化的探索和研究虽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有大量未知的东西需要探索。
赵海涛表示,将继续以探索最能体现二里头价值和意义的核心、关键、重大问题为首要目标,持续发掘宫殿区中部区域,探索二里头都邑外围是否有城墙、壕沟等防御设施,推动二里头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和夏文化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商都:殷商文明绽放中原
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兴盛于安阳,郑州、洛阳偃师这些地区都有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
郑州商城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城市始建距今约36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2022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的书院街墓地是郑州商城城垣内首次发现的具有系统结构功能的墓地。墓地时代为郑州商城白家庄期,在墓地南侧发现多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墓地主墓陪葬品形成了中商早期丧葬礼制完备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组合。书院街墓地的发现入选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发掘负责人黄富成介绍,书院街墓地是一处有组织、有规划、有设计、有管理的专门区域,两条壕沟很可能具备了商代最早的“兆域”雏形,为研究商代王陵丧葬礼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视角。
殷墟是中国所有古遗址中发掘时间最长、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殷墟实证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早到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2006年,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商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园与祭祀场所,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20世纪3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对殷墟王陵区进行过大规模发掘,取得重大发现。20世纪90年代之后,殷墟王陵区考古工作相对滞后。
从2021年8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开展了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探明并确认的两个围沟,东西并列,各自闭合,商王陵区规模从原来的10万平方米扩展到16万平方米。围沟为商王陵园的隍壕,殷墟王陵区陵墓隍壕的确认,将此规制上推到商代晚期。勘探找到了南北向干道的路沟及两个路口,推测为商代晚期大邑商都的干道之一。王陵区还探明和发掘了大量的祭祀坑。这些发现必将推动商代陵墓制度乃至商文化、商史的研究,也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此次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牛世山介绍,王陵区东南方向大面积的空白区、王陵区西侧的巨型沙坑、侯家庄南地宽达百米的沙土带,以及殷墟遗址洹河北岸地区干道的路沟等发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殷墟遗址景观的认识,也提供了今后考古工作的重要方向。
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考古取得的成果先后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王巍点评说,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圣地”,近年来对殷墟布局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殷墟王陵区隍壕、兆域的确认,对后世王陵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殷商文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2月16日,殷墟遗址发掘研究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安阳举行,提出要用好科技考古手段,加大我省商代关键性都邑和区域中心聚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力度,高质量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深化历史遗迹、典籍记载和口述历史研究,结合实施河南兴文化工程,打造商文化研究阐释高地。
宋都:汴河州桥览古今
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开封地下8~12米深处,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道城墙,城城相套,皇宫居中,中轴对称,棋盘格局的布局基本确立了我国都城发展的成熟模式。
开封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汴河两岸商业贸易十分繁荣。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黄河泛滥后的泥沙淤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对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发掘。截至2022年年底,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遗迹117处,种类包括河道、水工设施、桥梁、道路、神庙等。主要有明代州桥、宋代汴河河道和河道南北两岸的宋代浮雕石壁。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研究的空白。
州桥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周润山说,本次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及其修筑、使用、兴废等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州桥遗址见证了10至12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高度,对其进行科学发掘、保护与展示,对讲好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是古代文明最集中的载体,城市建设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参加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几个项目,都是中华文明主根主脉不可缺少的都城遗址,不仅对河南,对整个中华文明都十分重要。对古代城市的考古研究,让我们了解古人如何去规划城市,也为当今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说,作为文物大省、考古强省,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数量长期领跑全国。河南考古用一系列的大发现,实证了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展现了河南考古的责任与担当,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贡献了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