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多彩县域 > 正文

让体育活动实现真流汗 金水区学校大课间迈向“提质增效”新格局

让体育活动实现真流汗 金水区学校大课间迈向“提质增效”新格局
2019-05-17 10:00:14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 (记者 陈伟然 通讯员 崔超 李晋楠 文/图)学校体育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近年来,郑州金水区教体局在大课间及学校体育发展之路上着力抓好“四个聚焦”,推动金水区学校两个大课间活动常态、蓬勃开展,让体育活动实现真流汗、真喜欢、真普及、真育人。

让体育活动实现真流汗 金水区学校大课间迈向“提质增效”新格局

8年历程,金水区学校大课间迈向“提质增效”新格局

2011年,金水区以“健康第一、活力校园”为主题,组织各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艺术活动。

2012年,经过两年探索实践,金水区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金水区大课间活动的指导意见》,对大课间活动时间、活动形式及实施办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河南省率先实施了每天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制度,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当年,河南省第二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在金水区召开,制度化开展每天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经验在全省推广。

2013年,金水区教体局进一步印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金水区阳光体育节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评比工作的通知》,指导学校利用有限场地,结合体育、艺术课堂教学,突出学校传统项目或特色,科学、合理制定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内容。

多年来,金水区依靠坚持课程化实施、坚持制度化推动、坚持品牌化建设,充分利用场地、合理编排内容,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进一步树立品牌特色、实现“一校一品”,使金水区的大课间享誉多年。

进入新时代,为落实“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启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工作要求,金水区指导全区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启了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新征程。

“提质”即提高质量,指学校要深度融合本校体育文化与学校文化,发挥体育艺术品牌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通过体育推进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使之成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增效”即增强日常大课间实效,指学校要通过大课间和体育教育管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提升身体素质,达到科学锻炼合理有效。

目前,金水区学校大课间聚焦“科学有效”,让学生“真流汗”;聚焦“兴趣需求”,让学生“真喜欢”;聚焦“全员常态”,实现学生锻炼“真普及”;聚焦“文化内涵”,实现大课间“真育人”……都正在成为全区各中小学大课间的新风尚。

聚焦“科学有效”,大课间就要“真流汗”

金水区教体局指导学校在设计大课间时,既要遵循青少年运动规律,也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大课间中科学运动、达到运动效果,以实现大课间活动科学有效。

遵循青少年运动规律方面,金水区注重从大课间的活动编排、运动强度及大课间目标定位等方面,帮助学生运动符合人体科学、生物学规律,提高自身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

活动编排上,金水区要求各校将大课间活动课程化、常态化,大课间必须包括热身活动、技能练习、体能练习和放松活动等四个部分,按照人体科学运动规律和学生发展的各年龄段特征进行设计。创新将俯卧撑、侧撑平板、反手支撑、蛙跳、跪地后撑、弓步跳、开合跳、扶持手倒立、坐撑提膝等一大批科学锻炼动作编入大课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运动强度上,金水区要求大课间学生平均心率必须达到每分钟125-135次,练习强度指数达到1.5-1.7,将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在进行大课间评比时,学生运动心率监测数据是考察大课间是否真实有效、运动量安全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标定位上,金水区逐步形成了“四课+活动”的校园体育推进策略(即课时科学分配、课堂学习技能、课外巩固练习、课间强化提高、活动融合文化),使大课间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体育社团内容相结合,使大课间成为学生强化运动技能、达成运动效果的重要平台。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方面,作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金水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学校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啦啦操、武术、跳绳、软式棒垒球、轮滑、空竹等体育项目,经过校本化改造融入大课间,成为金水区大课间发展亮点。

其中重要的校本化改造有两个方面:一是大课间“一校多品”,即结合社团训练,将多种运动项目融入大课间,给学生一定选择空间;二是大课间分层,即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健康发展情况、年龄年级特点,进行运动技能、体能分层练习。2019年郑州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现场观摩暨专家指导系列活动在今年4月共分三期举行,其中第一、第二期在金水区的郑州龙门实验学校和金水区纬一路小学举行。两校的大课间就分别体现了这两个重要方面的校本化改造,成为众多金水区中小学大课间现状的缩影。

聚焦“兴趣需求”,大课间就要“真喜欢”

为使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金水区十分注重在大课间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并努力满足学生个体需求。

一是提升传统优势项目,发挥体育品牌影响力。作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金水区有一大批各级各类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实验学校等。比如校园足球,金水区共拥有13所局属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金水区金桥学校、金水区农科路小学、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和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翰林校区等,将足球基本技能分层次训练、编排独具特色的足球操,校本化将足球项目融入大课间,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极大培养了学生对足球项目的兴趣。

二是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啦啦操项目在金水区得到快速普及发展,全区拥有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7所、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9所、全国啦啦操四星级俱乐部5所,共成立啦啦操社团31个。

三是深入结合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金水区指导学校将大课间与体育、艺术社团相结合,让更多的孩子在大课间中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艺术项目练习,从而形成“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格局。

聚焦“全员常态”,大课间就要“真普及”

金水区要求各校将大课间列入总课表、课程化管理,确保了大课间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成为学校坚持天天开展的教育活动,更通过体育文化引领,实现家校共育。

以评价为例。在多年实践积累的基础上,金水区教体局组织人员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金水区大课间活动评比表》,共包括运动量监测记录、学生体能练习、学生家庭作业完成及家长参与、深度融合学校文化及特色体育项目等13项具体评比内容。同时,每学期的学校大课间评比,评价班级大课间整体效果;每学期区域推磨式大课间评比及体育学科学业质量评价,则对学校大课间方案设计及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金水区在对学校进行大课间评比检查时,不仅要现场监测学生运动脉搏心率,更要检查平时的脉搏心率监测记录,以督促学校大课间的坚持开展。在学生评价层面,还要查看各校“运动小达人”评比记录:金水区要求学校每周在学生中评出“运动小达人”,多次获得“运动小达人”称号的,评为“运动小明星”进行表彰。

除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金水区还着眼学生运动习惯养成。一些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及体能练习,除了在课堂学习、大课间练习,还被布置为“体育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使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各校还定期举行大课间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和师生共同参加体育活动、学习科学运动方法。

聚焦“文化内涵”,大课间就要“真育人”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实践中,金水区指导学校用办学理念引领大课间发展,并通过大课间与学校文化深入融合,进一步丰润学校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内涵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真育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前不久举行的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反馈会上,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高层次能力”“体育兴趣”和“主观幸福感”等3项指标连续四年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被评价为“指向教育内涵发展的学校典型”。

许多学校还将体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更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树立学生民族自信。金水区艺术小学、金水区文源小学和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等,都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中国传统艺术深度融合,自主创编京剧操和戏曲自编操,在大课间普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教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