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合兴在晾晒菊花
□记者 邱峰 文/图
今年50岁的马合兴是吕村镇中吕村村民,长年在外地打拼。他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返乡创业,致富的同时还能为母尽孝、为妻尽责,并且带着乡亲摆脱贫穷。这个梦,他做了30余年,如今,终于靠种药材美梦成真。
11月2日下午,记者走进马合兴的药材晾晒烘干场,他和妻子正在加工菊花。
“30年前,返乡创业就是一个白日梦。”马合兴叹了口气说。那时,玉米、小麦产量只有现在的一半,家里穷得叮当响,马合兴16岁便外出打工。数十年间,他从工地打工仔变成了工程老板,却总也放不下自己的返乡创业梦想。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马合兴得知后很受鼓舞,当即决定返乡搞农业。
2018年春,马合兴回到中吕村,承包了13.3公顷土地,种起了药材。“村干部帮我流转土地,并申请了农业补贴,每亩地100元。县里的干部积极协调了三四亩地,帮我建成了药材晾晒烘干场。今年,他们又帮我成立了安阳市伟德种植专业合作社。”马合兴说。
“我种药材经验少,怕赔钱,便想出了‘以粮养药’的办法。”马合兴说。为降低风险,他种了3.3公顷金银花、3.3公顷菊花,剩下6.7公顷土地种小麦、玉米。
种小麦、玉米很省事,收益比较稳定,扣除本身的土地流转费和种植成本,6.7公顷土地一年净挣4万元左右,正好能抵这些药田一半的土地流转费。此外,马合兴还去山东、河北的药材种植基地取经,并专门聘请了药材种植专家,悉心打理药田。
尽管马合兴想了很多万全之策,但药材种下后,挫折仍然不断。
头年种药材,移植外地苗,成活率只有70%。金银花次年起才能采摘,当年见不到效益。菊花虽然当年就能采摘,但由于人工没跟上,影响了产量、质量。再加上马合兴缺乏药材加工经验,在烘干过程中报废了不少菊花。最终,这批菊花只卖了10万余元,扣除成本后,略有些赔钱。
今年,马合兴加强药田管理,科学安排采摘,改进药材加工方法,菊花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四成,除去各种成本后净挣两三万元。金银花也长势良好,如期进行了采摘。
“金银花比菊花利润高,采摘首年就能赚四五万元。”马合兴满意地说,“现在,金银花植株还小,亩产鲜花150斤到200斤,可出干花约30斤。随着植株长大,产量会逐年递增,预计明年亩产干花可达100斤。3年后,亩产干花将稳定在150斤以上,每年可净挣40余万元。”
马合兴的药田经营良好,村里和周边的群众也跟着高兴。药田的用工量很大,除草、杀虫、剪枝、采摘……哪样都离不开人。这两年,中吕村以及附近村的不少人都来马合兴的药田打工挣钱。
“村里闲着的老人、妇女不少,如今都来药田摘花挣钱。”中吕村村民马六只说。她今年62岁,常来马合兴这里打工。“金银花摘1斤挣6元,俺一天能摘10余斤。菊花摘一斤挣5毛钱,俺一天能摘100余斤。不论摘哪种花,每天都能挣六七十元。”马六只说。
5月至9月是金银花、菊花的采摘期,马合兴每天都要雇六七十人摘花。今年,光采摘费一项支出就达10万元。
“挣钱只是一方面,最令我欣慰的是,终于可以守在父母、妻子身边照顾他们了。”马合兴扭头看看妻子,一脸温柔地说。在过去的30年中,马合兴在外地忙事业,无暇照顾家庭,对父母和妻子充满亏欠感。
如今,马合兴天天守在亲人身边,事业家庭两不误。这两年,在马合兴的照顾下,父母的身体硬朗了,妻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夕阳西下,马合兴夫妇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双双走出药材晾晒烘干场。
“你先回去给咱爸妈做饭吃吧,我去找找大柱他们。”马合兴对妻子说。
“找他们干啥?”妻子不解地问。
“大柱他们想加入咱的合作社,找我商量呢。”马合兴呵呵一笑说,“我现在有了新梦想,就是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让种药材成为振兴咱村的新产业,让乡亲共同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