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河南省舞钢市八台镇彦张村,“菜农”郭广伟依然在自家的大棚里给番茄打茬,即将挂果的茄苗在棚内一字排开、郁郁葱葱。由于天气转暖,塑料大棚里的温度比外边高出不少,忙碌了大半天的郭广伟已是满头大汗。
彦张村位于舞钢市八台镇北部平原区,是传统的蔬菜种植大村,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0余亩,建有大棚220余座,是舞钢市有名的超市“菜篮子”、城市“后菜园”。
郭广伟是彦张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建有大棚11座、95亩菜地种植的多数是番茄、芹菜、莴笋等大众菜,“建一座大棚1万多块钱,后期菜地的施肥、管理以及大棚的管护,成本不小;菜地里的活儿不比种粮食轻松,搭工搭料费周折,一座大棚一季能见七八千块钱,两年三年头上能回本见利,咱农民干啥都不容易。”种菜4年之久,为便于生产、管理和看护,郭广伟和家人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菜地边的简易房里。提及当了4年“菜农”的感受,他只说一句“苦辣酸甜”,感触良多。
18日当天,气象部门发布大风蓝色预警,该市出现4-5级的偏西风、阵风达到6-7级。“蔬菜大棚冬天怕雪压,其他季节最怕的就是刮大风,干这一行可是不清闲呢。”为了应对大风天气,中午顾不得吃饭,50多岁的菜农张德兴和家人在自家的菜地里加固大棚。张德兴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守着二亩地秋麦两季种粮食,收入不好,后来响应政府号召,跟着种菜大户学种菜,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家里盖了新房,孩子大学毕业,于2015年光荣脱贫。“原本种有4座大棚,因为缺人手忙不过来,再加上流转的地额外增加了成本,年里拆了两座,剩下俩大棚里种有茄瓜、芹菜等。”张德兴说,“种菜收入比种粮食高,但大棚菜种着太费事,腾出来的地准备根据季节种点时令菜,时间上就不会太赶忙了。”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受交通管制、卡点防控等影响,彦张村的蔬菜一度遭遇销售难题。眼见满地的蔬菜就要烂在地里,村组干部及“菜农”向政府部门发出求助。八台镇党员干部利用各自的渠道资源,积极对接商超、菜市等,并将蔬菜滞销的信息发至该市的“物资保障微信群”,大家齐心奔走呼吁找销路。最终,一个个电话打进来,一辆辆菜车运出去,“彦张菜”由滞销变畅销,甚至到最后一度脱销、“一菜难求”,笼罩在菜农脸上多日的愁容散去变笑容,“最多时,俺一天曾经卖了1500多公斤菜,全村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出售蔬菜50多吨,一棵也没糟蹋,也借助这次机会,还建立很多稳定的供货渠道。”郭广伟说。
“人勤春来早”,对于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们来说,“勤”与“早”前都应该加一个“更”字。“算来算去,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两三天能歇歇,剩下的一年到头几乎不是田间就是地头、不是棚里就是棚外,咱农民也就这点本职活儿。”郭广伟说,“别的营生咱也不会,只有寄希望于种菜这条路能增加收入、改变生活,但愿以后风调雨顺、市场行情好转,‘菜农’的日子就会好过点。”(舞钢市委宣传部 杨德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