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多彩县域 > 正文

能人示范带动 基地辐射带贫 南召县特色产业成为治贫的“灵丹妙药”

能人示范带动 基地辐射带贫 南召县特色产业成为治贫的“灵丹妙药”
2020-04-09 08:49:37 来源:人民网

2013年在北京务工的张德仓回到家乡南召县小店乡,利用荒坡地种植苗木,通过一年多摸索实践,培育了100余亩名贵花木。2016年张德仓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南阳市德仓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工程,承揽小区、道路、园林等绿化工程,实现年营业收入600万元。他牵头组建了全县首家苗木花木协会,普及推广种苗繁育技术,累计投入科普资金40万元,把苗木示范园当作田间大课堂,聘请河南农大、南阳市林业局7名专家对苗农进行培训,先后培训技术骨干700余人,组织培训2000多人次。

张德仓对贫困群众满腔热忱,自觉履行带贫义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无私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带动他们共同走上富裕之路。村民高强,过去因种植天麻损失30多万元,穷困潦倒之际,张德仓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让高强进入德仓园林绿化公司工作,现在高强成为公司业务骨干,年收入5万多元。村民张岩,过去欠外债数万元,张德仓主动找到他,鼓励他种植花木致富,支持资金10余万元,无偿地传授花木种植技术。如今,张岩承包荒山200亩,经营100多个品种的名优花木,年收入数十万元。

2012年,在成都、西安发展的南召县云阳镇山头村王晓,在家乡亲情的感召下,辞去企业高管的职务,回乡创办了南召锦天园林有限公司,借鉴“中国第一农家乐”四川成都徐家大院的经营模式,投资兴建了全县规模最大的“南召玉兰生态观光园”。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辐射带动2万多户群众发展花卉苗木10万亩,直接帮扶带动600多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种植面积达38万亩,带动贫困群众9000多人,年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

立足于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长远发展,南召县围绕酵素、食用菌、苗木花卉、柞蚕、中药材、艾草等6个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实现了“育一个基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目的。县财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用于完善产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合作社累计达到1555家,直接带动1.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

南召县是许多道地中药材的原产地,药材产地正,种类多、质量佳、品位高,是河南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纯天然中药材资源密集区。针对山区群众增收致富路径窄的“病根”,该县对症施治,靶向治疗,开准“中药方”。南召县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培育了乔端镇云霄曼白芨种植基地,板山坪镇大曼山石斛种植基地,四棵树乡五朵山黄精种植基地,小店乡鹰山万亩辛夷标准化种植基地,乔端镇穆老庄万亩杜仲基地,崔庄乡银河虎山万亩连翘、桔梗种植基地等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创建“南召十大中药材基地”为抓手,辐射带动群众发展中药材,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中药材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良方”。

南召县探索林果药一体化发展模式,依托十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和国储林基地,通过林下间作和林间套种的模式,鼓励引导广大林农和贫困户大力发展以辛夷、皂角、杜仲为主的木本中药材,以黄金梨、石榴、硬质桃等为主的高效林果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2万亩,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户年均收入4000元以上;全县林果基地达14万亩,带动1800余户贫困户,户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南召县探索的示范基地辐射带贫模式,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为农业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之一。

“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是促脱贫、防返贫的‘灵丹妙药’。

巩固脱贫成果,保证脱贫成色,必须有坚强的产业支撑。我们根据山区资源禀赋,培育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基地,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让群众增收有门路、致富有靠山。”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说。(南召宣传部 廖涛 杜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