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谢辛凌)5月28日,在沈丘县周营镇东李营村的麦田里,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收割机“吐”出的秸秆,被尾随其后的打捆机尽收囊中,随后“变”出了一个个圆筒状的麦秸捆……
“秸秆打捆机作业效果非常好,一台一天至少能收50亩的麦秸。”正忙着驾机打捆的张运涛介绍说,这些打成捆的秸秆现在成“香饽饽”了,发电厂、饲料厂、养殖合作社都抢着收,一亩地能有秸秆200公斤,可卖120元。
记者在沈丘县付井镇杨庄村的一家肉牛养殖场院内看到,前来卖秸秆的车辆摆成了“长龙阵”。秸秆送进养牛场,不仅解决了肉牛的“口粮”问题,而且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还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三得”。
“俺饲养了300多头肉牛,最近三天已收购了200多亩地的麦秸秆。”当日,杨庄村的“翠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荣翠杰,挥汗如雨,一边指挥工人把现场收购的秸秆码放整齐,一边给农民数票子。
“‘过腹’变成优质有机肥,粉碎还田成肥料,秸秆在哪儿都是宝。”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兵介绍,如今,在付井镇农村,麦收形成的秸秆存放已经不是难题,焚烧秸秆的现象也一去不复返。秸秆变废为宝,成了农民兄弟眼中的“金条条”。
付井镇党委书记王志明介绍,全镇小麦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该镇一方面要求收割机配带秸秆粉碎装置,全部进行粉碎还田,另一方面,变禁为疏,围绕以禁促用,做足做活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文章。该镇组织养殖肉牛、奶牛和育肥羊饲养大户或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到田间地头收购秸秆,当地群众无不点赞。
“这种就地打捆消解模式实现了秸秆回收利用,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又保护了环境,增加了农户收入,还有利于抢种夏玉米、大豆等秋作物,颇受农民的欢迎。”该县农机推广站站长窦忠旭介绍说。
据悉,今年沈丘县102万亩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打捆等有效综合利用率可达99%以上。秸秆用于畜牧养殖、食用菌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当地农民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仅秸秆打捆订单销售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