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就是这一片的,这两天在农场里帮忙收胡萝卜,一天能挣七八十呢。”12月7日,虽然天气有点寒冷,但是在尉氏县大桥乡常王村,亿年种植专业合社流转的田地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收获的景象,贫困户陈现成正忙着装胡萝卜,手一刻也不停。
“今年的红萝卜,个大,产量也不错,这一亩能卖5000多元,合作社共流转了近1000亩土地,种植有白萝卜、胡萝卜、花菜等,现在正在收获季节,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光今天就上了近80人。”合作社负责人王艳玲介绍到。
常王村土地肥沃,以前以种植小麦、大豆等为主,亩产值不足1000元,耕种土地经济效益较小。经过考察、商议,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吴晓东依托常王现有的亿年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特色规模种植业,采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除了流转土地的租金,还给附近群众提供了种植、管理、采收等工作岗位,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充分盘活当地闲散劳动力,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基础,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合作每年还有分红,收益有保障,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六十多岁的陈现成是常王村四组的贫困户,家中有两个上幼儿园的孙子,家中离不开人,不能到外地打工,被吸纳到合作社务工后,他平时负责除草、施肥、浇水,在家门口变成了“上班族”。“现在每天可拿到100元的工资,一年收入1-2万元没问题,既能照顾家,又能挣钱。”能在合作社务工,陈现成感到很满足。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村土地大多种一些懒庄稼,合作社把土地集中到一起,种植高效农作物,同时也解决贫困户的务工问题。”吴晓东说起合作社带贫能力滔滔不绝,“我们村的11户贫困户,入股到合作社8户,流转土地3户,现已全部脱贫。”
要想脱贫有保障,发展产业是根本,群众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才能保障脱贫不返贫,常王村发展产业助脱贫只是大桥乡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大桥乡按照“十链百园千基地”产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1+2+2+2”的要求,坚持“一乡一业一园区,一村一景一基地”的原则,依托本乡资源优势,在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的基础上,以龙头企业和大型合作社为抓手,全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使产业布局连片成方,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就业扶贫为依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记者 崔学庆 见习记者 吴文中 通讯员 韩军丽)
来源:映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