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浚县白寺乡前岗村,正是农忙时节。在脱贫户郭双民眼里,有一件比收麦更重要的事——督促两个孩子念书。
罹患重病,家里失去了顶梁柱
“大孩儿今年大四了,准备考研,我也支持他。只有念了书、学了文化,才能长本事,才能以后不受穷!”日前,浚县白寺乡前岗村脱贫户郭双民说。
今年50岁的郭双民只有小学文化,知识匮乏的他,只能靠打理家里的8亩多地养活一家人。然而,前岗村耕地属于山岗薄地,水利条件较差,种粮食收入并不高。郭双民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需要人陪伴照顾,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这让郭双民这个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压力山大”。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郭双民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导致关节病变、活动受限,劳动能力逐渐丧失,被鉴定为三级残疾。这个原本还能勉强支撑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一下子垮了。
“我没啥文化,需要技术的活儿干不了,需要体力的活儿又干不动,生活实在是过不下去了。”郭双民说。
“双民家里是真困难,他媳妇得让人伺候着,两个孩子要上学,自己又干不了啥力气活儿,光花钱、不挣钱,咋不贫困呢?”前岗村党支部书记姬尚俊说,前岗村是2014年认定的省级贫困村,村“两委”依托靠近新区、有多家企业等优势,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就近就业,2015年该村脱贫摘帽。郭双民一生病,家里没了劳力,一下子就返了贫。
“双民家住的还是1984年盖的瓦房,时间长了,漏雨透风。我刚来那会儿,他家的东屋房顶都能看到天。”郭双民家的状况让驻村第一书记耿文杰忧心,他2017年底来到前岗村,那时正是郭双民家最困难的时候,特别是他家有俩学生,要是因为家庭原因把孩子学业耽搁了,那他得后悔一辈子!
多方帮助,增加收入渡难关
“咱们无论如何得想办法把双民家的生活给提起来,只要他的孩子毕业后就业了,这一家就算是‘活’了!”耿文杰说。
一场针对郭双民家的精准扶贫行动开始了。
郭双民家的房屋破损漏雨,乡包村干部周力波多方联系社会爱心人士靳文民帮他家修缮;家里缺少劳动力,村干部就帮他将一部分耕地流转出去,每年收入近2000元;针对郭双民虽然残疾,但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情况,村里为他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每月工资660元,他也时不时到附近的芦笋种植合作社、伞件加工厂打工,增加收入;帮他联系了到户增收和金融扶贫项目,每年收入近4000元;还帮他办理了低保、残疾补贴、护理和生活补贴,真正把底兜住。
“算下来,双民家的年收入已经有3万多块钱,2018年年底的时候,他家就脱贫了。”前岗村村委会主任贺文勤也为郭双民家生活的变化感到高兴,“特别是他家的俩孩子很争气,老大虽然在上大学,但一直都是自己打工挣生活费,不仅从没往家里要过一分钱,上学期还得了奖学金,给他爸充了电话费。”
郭双民自己也对家庭生活的变化感到由衷高兴。“我小时候得过脑膜炎,学啥都记不住,光一年级就读了4年。”郭双民说,这次得了病,本来以为孩子的学业也会被耽搁,没想到政府给他“兜了底”,帮他渡过了难关,都是党的政策好啊!
“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发展集体经济上下功夫,依托村里的种植合作社规划建设芦笋深加工车间,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集体资源利用,把前岗村的发展融入鹤壁东区乃至全市发展大局,高标准实现乡村振兴!”耿文杰说。(浚县县委宣传部 徐朝广 李霄楠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