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浚县卫贤镇尚村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齐心合力,用真心唤起贫困户的志气,用实干带着村民摆脱贫困,2015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86人,截至目前剩4户13人。
近日,笔者来到尚村采访时,村民岳朝庆说:“全村齐力脱贫,天天都有奔头儿。”
“第一书记知道俺最缺啥”
一人患病,全家致贫。岳朝庆这位朴实的庄稼汉子对此感受很深。他的妻子前些年患上重病,欠的外债还没还上,2018年年底,他儿子得了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听到儿子说“爸,我的病要是很重,就别治了”的话,岳朝庆的心似乎被锥子扎了无数下。
“看病需要钱,书记想了很多办法帮我筹款;转院、报销很多杂事要跑腿,书记忙前忙后开着自己的车给俺办事;书记知道我当过兵,他说当兵的人最不缺的就是骨气和韧劲儿,在书记的鼓励下,我才没那么快被打趴下……”岳朝庆用手抹了抹湿润的眼眶说,“眼看着就走投无路了,没想到书记知道俺最缺啥,帮俺这么多的忙!”
在这个庄稼汉心中,这位从市区来的“城里人”能俯下身子、不怕麻烦,帮助村民从来不图回报。
“如今,孩子的病情稳定了,书记又张罗着让我学按摩,还特意在市按摩医院给我安排了实习岗位。”岳朝庆露出了难得的微笑,“书记曾多次鼓励我,缺钱不可怕,只要不缺信心、不缺志气,再苦的日子也能熬过来。”
岳朝庆所说的“书记”是市民政局派驻尚村的第一书记崔超。除了岳朝庆对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感恩外,在其他村民眼中他也是位十分“接地气”的第一书记。
“村民最缺啥?扶贫工作怎样开展才最有效?那肯定得问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的小崔。”和崔超搭伴扶贫的同事田秀琦说,每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不一样,自从崔超驻村后,扶贫工作就变得更有针对性,也更贴近老百姓的心了。
“扶贫队员成了俺的服务员”
曾经的贫困户高清梅家里,原本落满煤灰的灶台全部贴上了瓷砖,抹布一擦,光洁一新;被煤烟熏黑的墙壁重新粉刷了,露着横梁和土砖的屋顶修整了……高清梅说,这些都是扶贫工作队的人帮她家弄的。“为了帮助我们家脱贫,驻村队员到家里边帮着干家务,边给我们鼓劲儿,让我树立信心。这些‘外人’对我们的家务事都这么上心,我也得加劲干,争取早日脱贫。”高清梅说。
“家人吃药、看病有医疗补助,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班每月能挣1000元,上大学的娃享受了‘雨露计划’,每年享受补贴2000元,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孙子孙女每月也有800元至1000元的教育补贴,每年年底还能参与企业分红,老头子也有工夫到外头打工来贴补家用。如今摘掉了贫困帽,多亏了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队员成了俺的服务员。”高清梅说。
“我们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干好服务员,让村民都过上更红火的日子。”尚村村党支部书记申明新说。
“村干部成了俺的销售员”
崔超走访贫困户后发现,不少村民已经不满足传统种粮,想要学技术或者发展林果经济等收入更高的产业。于是,崔超和驻村工作队便在村东边建起了恒温大棚。
“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大棚里不仅能学到种植技术,还能多份收入贴补家用。”68岁的贫困户申保根正在大棚里忙着收茴香、芫荽、小白菜,“崔书记不但带我们种蔬菜,还帮助我们申请到了有机蔬菜标识。以后,我们的蔬菜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由于大棚刚建好,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崔超和村干部又当起了销售员。
崔超从申保根手中一一接过打包好的蔬菜,直到将自己车的后备厢装满后才停了下来。“这总共是20袋,100斤,我得趁着下班后把这些菜送到20位顾客的家中。”崔超说。
“不仅崔书记帮俺们卖菜,村里其他干部也成了俺的销售员,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打开市场。”申保根说。
回市区的路上,笔者注意到,崔超车里的座位上、扶手上都沾着泥土。“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沾些泥土算啥?”崔超说,“下一步,还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政策落实率,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浚县县委宣传部 徐朝广 常凯 李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