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金辉)20年前,生活在太行山脚下的7岁男孩儿马垒看外国人驾着五彩斑斓的滑翔伞从天而降,他和小伙伴们便追着伞奔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驾伞翱翔。如今,已是职业滑翔伞运动员的他驾着伞飞到了亚运会,飞到了世界杯,飞出了精彩人生。
马垒1992年出生在河南林州市黄华镇石楼村,这个村就在太行山脚下。上世纪90年代,许多外国滑翔伞爱好者看中了这个地方,经常爬到山上驾着伞一跃而下。而那个年代,中国很少人从事这项运动。
“他们降落下来后,会给我们这些追着跑的小孩儿发一些糖果和面包,我们都很开心。现在想想就像圣诞老人下来发礼物一样。”马垒说,那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从事这项运动。
2009年,马垒高中未毕业就退学了,无所事事的他来到离家不远的林州滑翔伞基地玩,基地的负责人陈广玉就让他帮忙干一些背伞、撑伞等零活,没事的时候他也跟着学。
“当时基地只有一两个滑翔伞,我就利用他们中午休息的时候练习。一个月后我就能飞翔了。”马垒说,“第一次是从60多米高的山坡上滑翔而出,当时还是挺害怕的,并不是担心自己会掉下去,主要是对高度的恐惧。”
41岁的陈广玉是林州较早从事滑翔伞运动的那批人,他1996年开始学滑翔伞。“我就是个农民,学伞就是换口饭吃。当时学了伞之后,因为对地形、气候熟,就当起了向导,领着外国人到山上飞,他们会多少给些报酬。”
据了解,由于比较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好多国际友人来这里飞滑翔伞。林州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举办了一些国际性比赛,如亚洲滑翔伞公开赛、世界杯等,将其作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使得林州形成了浓厚的滑翔伞运动氛围。
2004年,陈广玉牵头成立了林州滑翔协会,他担任理事长,开始发展本地的滑翔产业。
“那时,滑翔伞是一项极其小众的运动,没多少人玩。我们开展的带飞业务,一两个月都没一个人来玩。我们的主要收入是开着动力伞去撒广告传单,收入微薄。”陈广玉说。
“但是,我们林州人从来不怕吃苦,就像我们父辈当年修建红旗渠一样,勇敢、坚定,认准一件事就坚持到底。”陈广玉眼中充满信心。
现在,经过15年的发展,林州已成为“滑翔者的天堂”,陈广玉的事业也逐渐做大。一是带飞旅游项目,天气允许的话,现在每天都有30到50人来玩;二是滑翔伞培训项目;三是组织大型比赛。
今年,陈广玉的团队成功举办了滑翔伞世界杯中国站的比赛,他们运营的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他带出来的徒弟也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奖。
马垒在开始学习滑翔伞的两年后即2011年便被选入国家队,多次代表国家队出战,他目前的最好成绩是亚洲滑翔伞锦标赛定点项目季军。
目前,林州滑翔协会有19名专业滑翔伞运动员,都是林州当地的山里娃,最小的21岁。他们既是运动员也是教练员,除了训练、培训学员、带着游客飞翔以外,还到安阳的大中小学校去进行科普和推广。
“我们山上海拔1200多米的起飞场已经有75万次以上安全起降记录,是世界一流的起飞场。守着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把它用好,让更多的人感受这项运动的美,让更多人实现飞翔的梦想。”陈广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