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非凡匠心 > 正文

六旬老人扎根深山近50载:愿将青春献青山

六旬老人扎根深山近50载:愿将青春献青山
2019-07-19 13:39:42 来源:人民网

六旬老人扎根深山近50载:愿将青春献青山

“喔呜、喔呜……”太行山腹地的原始森林里,67岁的老人王法团仰头“召唤”猕猴,引起阵阵回声。几分钟后,一只只可爱的猕猴从四面八方飞奔下来,抢夺老人带来的玉米棒子。

咋这么神奇?“每天喂食,它们记得住我的声音。这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王法团笑着解释,这片叫黄楝树的林场,自己当了几十年护林员,天天和大山相处,练就了这“指挥”猕猴迁徙活动区域的功夫。

王法团老人讲,喂养猕猴是从1982年林场被划入“河南省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开始的。为保护野生猕猴在山里栖居,当时济源市决定半人工饲养驯化猕猴,听到消息自己主动请缨义务承担。

为啥要义务来喂?“咱是护林员,就爱这些山。猕猴是山上的精灵,我太喜欢它们了。”

一说起这片山林,老人操着方言止不住话匣,“我18岁起从事林业工作,2007年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继续护林。现在儿子也成为了一名护林员,俺爷儿俩一起守护这青山绿水。”

登山望林海,一片绿茫茫。老人讲,海拔1600米的山,2万多亩原始森林,很多树苗都是自己当年栽下的,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护林,喂猴,看起来简单,实际不容易,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更难。

“早出晚归的巡山是必修课。平均每天要走十几公里山路。”王法团给记者晒了晒自己的装备——一个黑色双肩包,装着馒头和饮用水;腰背后插着一把斧头,右手拄着一根细木棍,10多斤玉米的编织袋,左手拎起就走。“看着东西多,实际也不累。”

喂猴子听起来有趣,可是驯化猕猴,谈何容易?

一次,搞猕猴普查,王法团从山上过被一根柴火棒绊着裤腿,往后一闪不想却掉下悬崖,“有十来米高,幸好下面是一个水潭,水潭里有块石头,离水面比较浅一点,只摔断了两根肋骨。”

养好伤,王法团继续在深山里跋涉,寻觅猕猴活动踪迹。“当时冬季砍灌木,春季整地栽树,我们吃粮食靠人背,上山的时候扛一袋面,早上去回来就到天黑了,一天一跑就是七八个小时。”

原始森林里山高林密,阴暗潮湿,千百年的落叶沉积成泥,路边的草叶上、石头上到处都是蚂蝗。

“每年至少都要被咬上几十次,从脚到头哪里都被咬过。还有就是上山到处都有蛇,野猪、豹子,一个人上山的时候,都是拿着棍子打打,特别是拐弯的时候到处敲敲,害怕迎面碰到了。”

黄楝树林场的黑龙沟,是原始次生林的重点分布区,植物种类繁多,并且分布有北方很少见的珍稀植物。别看王法团平日少言寡语、不善言辞,说起这些珍稀植物,却是如数家珍,对每种植物的名称、分布了如指掌。

经过几十年的悉心保护,多年来黄楝树林场一直安全稳定,猕猴群由最初20多只发展到今天500多只。

猴子多了,人却老了。长期早出晚归、穿林越壑的不规律生活,让老人落下了关节炎、胃病等病痛,即便如此,王法团依旧坚守在护林的第一线。

“等我老了,就埋在这山林里吧。”回想一生,王法团无限感慨。

国家没有忘记老人的功绩。49年来,王法团多次被黄楝树林场和济源林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林业厅评为先进工作者。他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大绿化标兵”“新愚公”等称号。(侯琳琳)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