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左一)看望塔水磨行政村胡家岭自然村82岁的丁向荣老人
人民网郑州7月30日电(智泓) 探访10余个省市及偏远地区、成立8支孝慈志愿服务分队、编织近300个微信群的爱心网络、为1000多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和孤儿提供一对一的助学资助、筹募款物500多万元……她就是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孝慈志愿者服务大队长张菊。如今她常驻登封市唐庄镇塔水磨村,成为了“全天候”的红十字志愿者。
行走10余个省市区偏远山区 投身公益
见到张菊,是在登封市唐庄镇塔水磨行政村胡家岭自然村。她和郑州金水区红十字会孝慈志愿者曹皓云,正给贫困户送大米和食用油。
“20多年前的我,很喜欢旅游。在游玩儿过程中,特别是在祖国的西南山区,我发现当地有不少孩子和老人还十分贫困。当时,我就萌发了这个念头,想去帮帮他们。没想到,这一帮,就是20多年。”张菊说。
在没有做公益之前,张菊做过代课老师。后来从老家太康到郑州经商。经商之余,云游四方,曾远赴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等10余个省市区探访偏远山区。1997年,她把生意交给丈夫,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
最初,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张菊通过文字和照片,记录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回来后,口口相传,联系周围的朋友、亲戚、同学,尽力提供帮扶。随着网络的发达,张菊有了更多平台与关系网。
“我边走访这些贫困家庭就边拍照片,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发布出去,朋友就再相互转发。于是,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与人士,就可以联系到我,让我们能帮扶更多人。”
聚焦“三山一滩”贫困地区 精准扶贫
“2012年底,在一个慈善活动中,偶然与张菊老师认识。了解到张菊老师的慈善事迹后,受她的感染,我也加入到金水区红十字会的这个大家庭中来了。直到今天,我依然跟随张老师,而且我们的队伍还在不断扩大。”郑州金水区红十字会孝慈志愿者曹皓云说。
2012年,张菊创办了金水区红十字孝慈志愿服务队,在家人支持下成为一名全职志愿者,带领着一众爱心人士,一门心思投入到“扶老、助残、救孤、助学、济困、寻亲、赈灾”等各项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中。
在金水区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张菊相继在平顶山、许昌、洛阳、新乡、周口、驻马店、南阳、天津等地成立了8支孝慈志愿服务分队,聚焦伏牛山、大别山、南太行、黄河滩区“三山一滩”贫困地区。
在鲁山县下汤镇杨家庄村,张菊曾扎根当地2年多。为解决当地贫困山区吃水难的问题,她动员社会爱心力量,相继建造了10座水窖,彻底解了村民的“干渴”之苦。
这几年,党和国家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对口支援登封市唐庄镇塔水磨村和宣化镇山海村。张菊主动请缨,带领红十字志愿者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活动。她常驻塔水磨村,成为了当地不拿工资的“编外”“全天候”的红十字志愿者。
登封市塔水磨村,位于登封、巩义、新密三市交界处,平均海拔高度610米,贫困发生率百分之零点六,拥有耕地面积3260亩,荒山面积32700亩,耕地面积和荒山面积的比例不足1:10,属省级贫困村。下辖的32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的村民,世代种地为生,靠天吃饭。
胡爱芬爱人腿骨折没了劳动能力;胡亮老人脑血栓,留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丁向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下肢肿胀,药不能停……
为掌握这些第一手资料,张菊徒步走遍了32个自然村的小道,走访了17个村民组603户2366人。最终,建档立卡户143户、593人。每天晨出暮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走访的次数多了,村民们渐渐熟悉了她,视她为邻居和亲人,谁家有愁事,谁心有烦忧,都乐于向她倾诉。
“妞儿,你来了!”……每到塔水磨的一个自然村,村民都这么远远地喊张菊。
“和大家接触的时间长了,我的爹多妈多儿女多!”张菊笑着说。
驻村一年多来,通过实地走访和讨论研究,张菊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会议,为塔水磨村量身定制了一套脱贫方案,制定了果树、中药材种植和家庭养殖业为主的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2019年,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张菊又募捐3.4万多棵软籽石榴,1600棵红心猕猴桃、秦王大桃树苗、巨峰葡萄苗等果树苗,目前均长势良好。首批种植的2000棵今年开始挂果,后期电商销售渠道也已建立。同时,张菊还选择了若干种中药试种,并联系了中药厂家,全部收购;每年募集药品、生活用品解贫困家庭燃眉之急;邀请知名专家开展种植技术讲座、指导6期;在塔水磨村开展道德大讲堂6期,在唐庄镇井湾村开展1期道德讲堂;对接河南旭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村里定期传授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
在张菊的感召下,村民们也纷纷要求加入红十字志愿者的行列,力所能及地结对帮扶身边的乡邻。目前,已经影响到周边村。
5000多微信好友 近300个微信群 编就爱心网络
在塔水磨村张菊的住处,屋内的架子上,放满了为村民代卖的特产。有绿色蜂蜜,有山上的药材,还有叫不上名字的“石头”……
认识张菊8年的金水区红十字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张红丽说:“张菊大姐很会帮村民‘做生意’,为村民代言。见到村民在采蜂蜜,她就拍视频发朋友圈推销;见到村民采药材,她发朋友圈称赞这种野生药材的功效;见到村民路上捡到的叫不出名的石头,她就因物赋形;甚至村民采摘的野菜,她也要介绍其养生的好处。所以,村民们都愿意把自家的东西让她代卖。”
在塔水磨村,15人的广东医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正进行。学生来自河南、河北、内蒙古、四川、广东等多个省份。郑州市郑东新区祭城街道办事处宏图街社区正在文化下乡;郑州市管城中医院10多人的爱心志愿者,也正在为村民们义诊……
“村民大多没有按照医嘱用药,随意停药、减药严重。这样很容易复发。”正在为村民进行义诊的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刘建伟说。
懂得扶贫教育拔穷根的道理,张菊调动各种资源和关系,想方设法对接上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登封希望文武学校、汝州风穴寺武僧团、新乡辉县拍石头乡中心小学、中牟残疾人孵化基地等学校基地,帮助贫困学子接受教育;牵线深圳市龙飞儿童救助基金和社会爱心人士,针对塔水磨村贫困生一对一的帮扶;联系爱心企业为村里学生送去学习文具、过冬衣物、体育用品等,捐款捐物价值6.5万元;还为登封市唐庄镇第四小学募集价值6万余元的图书、棉衣、文具、体育用品等,帮助他们更好地专心学习。
“我每天都要在朋友圈里发很多条信息,我的5000多名微信好友、近300个微信群,就是一个暖意融融的爱心网络。我知道,仅仅依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爱心事业中来。”张菊说。
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丁振勇说:“张菊的事迹,体现了红十字志愿者的专业水准、工匠精神。张菊不仅是扶贫路上的‘全天候’红十字志愿者,而且成为众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的‘领袖’。她常年驻村,深入了解村情,邀请专家学者把脉开方、用她的行动感染更多志愿者广泛参与。她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宣传红十字精神,在当地建立红十字组织,汇集人道力量、引起社会更为广泛关注与支持。张菊志愿团队的成功,或许成为郑州金水区探索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一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