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白下蓝的“的确良”,到后来的“马裤呢”,再到现在与世界接轨的“藏青蓝”;办案区、办公区、生活区合理规划,询问室、辨认室、调解室……;办公有电脑,吃饭有食堂,出行有警车,通讯有先进的智能终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安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办公环境变好了,办公设施变新了,民警综合素质变高了,办事能力变强了……但无论怎样变,公安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情怀始终没有变。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代公安人的摸索向前,到21世纪成熟的公安队伍,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奉献与坚守,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担当。在潢川县公安局,就有这样的三代人,90后刘念祖孙三代从警,三代人几十年风雨警程,见证了家乡不同时代的历史变迁。三代人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对公安事业的热爱。
祖辈刘华赞:用腿跑出的警民情深
刘念的爷爷叫刘华赞,1934年人。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刘华赞就加入了第一代公安军的大部队,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基层工作。刘华赞本是信阳市商城县人,因潢川县的公安人员较少,1964年刘华赞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家乡商城县调入潢川县公安治保股工作。令刘念骄傲的是,爷爷刘华赞在公安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直至1994年光荣退休。
刘念说,听父亲讲,爷爷那个年代,警用设备远没有现在发达,但是警民的鱼水情却一点也不比现在浅。上个世纪50年代,警用办公用车寥寥,更没有现在的电脑、手机等设备。他们为群众办事,更多地是靠双腿、靠笔头。刘念听爷爷说,“那个年代,破案主要依靠群众,民警和群众打成一片,在没有案件的时候,民警们都主动前往群众家里走访、帮忙。”那个年代的民警,头脑就像一个“微型小电脑”,辖区每家每户的详细信息都记录在民警的脑子里。哪家住着几口人,每个人的背景身份、民族、户籍等等,民警心里都门儿清。
2007年,刘华赞不幸去世。30从警生涯,刘华赞用自己的人生实践教育子孙:踏实做人,勤勉工作,公正执法。
父辈刘伟: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履职
磨难与坎坷铸就了上一代人不平凡的一生,随着公安事业的逐步发展,办公条件以及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在爷爷的影响下,刘念的父亲刘伟也加入了公安队伍,接过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
刘伟,1964年人,20岁考入潢川县公安局。先后在行政股、南所派出所、传店派出所、东城派出所工作。从警35年,刘伟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不负父辈殷殷嘱托。2003年,刘伟调入潢川县东城派出所工作。就在那一年,全国非典疫情爆发。火车站是一个城市咽喉部位,流动人口多,管控困难,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而潢川县火车站就位于刘伟所在的东城派出所辖区范围。刘念回忆说,非典疫情爆发时,他还是一名初中生,有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完成抗击非典工作任务,已经数日没有回过家的父亲有次回来拿换洗衣物,临走时母亲反复叮嘱父亲:“健康要紧,工作时记得要戴口罩。”父亲却说:“如果民警全戴口罩执勤,那群众看了不就更加恐慌了吗,还怎么开展工作”。长大后的刘念了解到,整个非典期间,父亲刘伟都坚持不带口罩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被省厅评为全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孙辈刘念:头角峥嵘不负祖辈教诲
家风润物细无声,在这样一个警察家庭里长大的刘念,从儿时起,小小的警察梦便在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刘念放弃了许多同龄人选择的高薪职业,如愿以偿穿上了一身帅气的“警察蓝”。
刘念说:“现在变化真的很大,从技术手段、装备设施方面讲,爷爷那一辈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个人经验与能力来完成工作。到了父亲那一代,技术手段慢慢有所提高。现在,到我们这一辈,所有的东西都比较智能化了,社会治安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但是爷爷和父亲代代传承的对公安事业不变的坚守,成了我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
2017年4月24日,刘念所在谈店派出所辖区村民徐某家煤气罐着火,徐某瘫痪的爱人被困屋内。正在值班的刘念立即带领辅警携带灭火器材赶赴现场。到达后发现厨房中透出火光,情况十分危急,所幸徐某妻子已撤离着火房间。刘念立即对现场围观群众进行疏散,并进入中心现场再次确认是否存在被困人员。煤气罐内气体仍在泄露并燃烧,厨房内的塑料制品已在高温烘烤下融化,屋内存在多处明火着火点,为避免泄露液化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发生二次爆炸。刘念当即决定使用干粉灭火器将厨房内的明火点扑灭,随后披上湿衣物冲进厨房关闭燃气阀,然后又将煤气罐抱至安全区域,并浇水降低罐体温度,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
就是在这样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中,刘念逐步锻造了自己过硬的工作作风、高超的职业素养、扎实的警务技能。在基层警营工作6年来,刘念从单位的新警迅速成长为现在的业务骨干,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和群众的认可,2016年被评为信阳“全市优秀人民警察”。
刘念说,爷爷和父亲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在自己家,警察这个职业不仅是纽带的作用,更是血脉的传承,他要向爷爷和父亲看齐、靠拢。要和爷爷、父亲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将爷爷和父亲的教诲牢记在心。(潢川县委宣传部 徐泉泉 刘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