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去年种麦子的时候,我一点化肥和农家肥都没上,可麦子照样长得不错,还比其他的地块多收了100来斤,这都得感谢杜书记啊。”6月20日,站在自家已经收获后的麦地里,鲁山县张良镇闫洼村居民何大霞高兴地说。
原来,这块地是去年入冬种麦前,村党支部书记杜飞飞种生姜用的。在农村地区种菜或者粮食作物,有个常识性的道理:个别农作物或者蔬菜品种不能长年在一块地上种植,否则就会重茬或者烂茬,容易减产或者发生病虫害。一般情况下,种生姜的地块连续种了2年后,就需要改换地块,也叫轮作。
杜飞飞种生姜时,一亩地施用有机肥2000斤、复合肥200斤、中微量元素70斤、菌剂40斤、羊粪15000斤,把土地养得“肥肥的”。刘鲁臣的这块地之前流转给杜飞飞种姜种了2年,去年霜降时节生姜收获后,又转交给了刘鲁臣耕种。就这样,接着种麦的刘鲁臣没上一点化肥,麦子照样获得了大丰收,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杜飞飞今年40来岁,以前在南方经商。2015年初回乡创业,当年他自费远赴山东昌邑县,向当地姜农虚心学习山东姜种植技术。2016年春,他牵头成立了鲁山县圣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引进山东生姜种植,几年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农户的生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了如今的2000多亩,已成为张良镇的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
这两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合作社陆续建成了能够储存800吨鲜姜的几个大型地窖。杜飞飞又研究制出了2套简单易行的生姜去土清洗设备,实现了生姜种植、储存保鲜、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目标。
据悉,种过姜的土地经过3年的“休整”轮作其他农作物和蔬菜品种后,就能够继续种植生姜了。另据了解,几年来,杜飞飞的合作社已经轮作土地1000多亩,粗落估算下来,乡亲们节约的化肥款不下10万元,小麦增收不下10万斤。
“我们合作社无偿把种过姜后的‘肥地’交给乡亲们耕种,乡亲们也乐意把土地流转给我们合作社种姜,从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杜飞飞笑着说道。(记者李学义 见习记者 邱伟峰 通讯员 乔新强)
来源:映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