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天,清澈的水,道路两旁种植着树木,整洁的路面昭示着浚县裴庄村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
浚县裴庄村,有着“中原抗战第一村”的美誉,革命故事声名远播。现如今,这里不仅有依靠农业生产的“庄稼人”,还有依托生态底色破局的乡村旅游,从而催生了一个个乡村振兴“新角色”。
裴庄村支部书记李虎泉
李虎泉:“当好村支书” 用好红色资源
裴庄村历史文化悠久,红色资源丰厚。这里有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抗日英烈常仙甫故居、地下交通站等红色资源。
2013年,李虎泉上任,担当党支部书记,上任以后,如何让裴庄村脱贫致富是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通过工作研究,该村委决定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推进党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让红色名片越做越强,红色声音越叫越响。
裴庄村支部书记李虎泉介绍:“自2018年6月份,裴庄村维修常仙甫故居及原卫西工委旧址,将实景体验与红色教育相结合,投入70余万元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同时,让当地村民成为常仙甫故居讲解员,为前来接受党性教育的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常仙甫故居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接待了16万余人。在2019年,该故居成功申报国家级AAA景区。”
在做好维修的同时,还修复了主街道下水道、景区路面硬化和各种附属设施等,增添公益岗位,让本村闲置劳动力加入进来对景区进行日常维护,让一部分群众有活儿干、有钱赚。
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裴庄村变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土特产也有了销路。
常兆民:“当好致富领头雁”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红薯基地今年种了100多亩,2020年种的是80亩。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之下,今年的红薯长势好。”该村村民常兆民说。
选择种植红薯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常兆民有着自己的考量。裴庄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种出的红薯品质好,再加上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各方面条件齐备,让他嗅到了商机,大胆做出了创新探索——用小红薯种出村集体的“大经济”。
2018年开始,常兆民就开始做起了粉条加工生意,自己种的红薯不够用,便收购邻居家的,从十几亩到现在的上百亩,加工出来的产品,陆续销售一空。“游客觉得好吃,就打电话来预订,安阳、郑州、河北、山西的都有,2020年收入80万元。” 常兆民说。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常兆民继续加大红薯加工产业,成为当地红薯加工产品代言人。在他的影响下,该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该产业中。
革命精神勇往直前。裴庄村从脱贫致富到成为拥有多项殊荣的红色教育基地,今后,该村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记者 李静 王东红)
来源:映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