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厢,“江山论”红色广场呼之欲出;那厢,千亩智慧草莓大棚建设如火如荼……时隔一年,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惊喜变化,使人眼前一亮;精彩蝶变,令人赞叹不已!
发生“惊喜变化”的,还有上集镇大关帝、毛堂乡龙泉村等,美丽乡村依山傍水,百姓和善笑颜如花,富民产业产销两旺……一幅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正徐徐铺开。
“让乡亲们栽下‘摇钱树’、端上‘金饭碗’,绿水青山间走上生态富民路。”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表示,全县上下牢记嘱托,笃行不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争创“三面红旗”(“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注入持续动能。
“头雁”领飞 邹庄树标杆
邹庄移民新村,距渠首枢纽闸不过五六里地,联动下孔、孔北、水寨等4个村,启动“大邹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产业一体、路网相连、服务互享、乡风同构的目标。
乡村振兴,党建领航。淅川县委组建大邹庄联合党委,九重镇成立联合党总支;村级建立联合党支部,由乡贤王爱东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把民心聚到一起,以创促建、以创促变。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去年成立了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大邹庄旅游公司和大邹庄劳务公司等3个经济组织。发展方向选择了收益好、见效快的草莓产业,村民争先恐后踊跃参与,创造了“邹庄速度”——3天内流转土地2367亩,收齐合作社入社股金263万元。
当前,邹庄五大产业板块逐渐浮出水面,草莓种植移民产业园、智慧农业园、京都果园猕猴桃产业园、藤编车间加工厂和红色旅游路线。
今年,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信心满满:“不负众望,定要扛回乡村振兴‘三面红旗’。”
“红旗”指路 凝聚向心力
大邹庄,是淅川移民发展的示范村,也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2月21日,淅川县启动“三面红旗”争创活动,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全县村(社区)争创“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奋力开创比学赶超、竞相跨越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把好“方向盘”,绘就振兴路。高标准成立争创“三面红旗”活动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牵头抓总,县处级领导分包乡镇,县直各单位结对帮扶各村,选派“振兴特派员”。同时,县里在为每个乡镇先行解决300万元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明年起为每个乡镇配套不低于1000万元的衔接资金,支持乡村振兴。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乡镇街道作为责任主体,排名前3名者分别拿到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班子给予集体嘉奖,对党政正职、分管副职予以记功,优先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优先晋升晋级。
筑牢“桥头堡”,激发新动力。各村(社区)作为直接责任方,每成功创建一面红旗,村支书月工作报酬增加300元,其他干部增加100元,可累计叠加;每村奖励10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10万元工作经费;对“三面红旗”全部创建成功的,本村人员考录县内事业编制加5分,本村学生中招考试在县内高中就读的加5分。
“雁阵”齐飞 美景入画来
“真没想到这好事也能落到我身上!”大石桥乡郭家渠新村89岁高龄的宋长有原居住在深山,面临着吃水难、行路难等诸多困难,连他自己也没想到,通过移民避险解困项目一下子住进了“海景房”。
近年来,淅川县总投资3.63亿元实施6批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建成43个集中安置点,为库区1997户7921名移民群众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另有3万移民通过易地搬迁等项目解决了安居问题。
去年统计显示,淅川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同比增长8.4%;近5万移民群众吃上“生态饭”。当前,全县移民村正踊跃投身于“三面红旗”争创大潮中。
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说,大邹庄是“头雁”,移民村作示范。有了这些引领,全县469个村(社区)已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雁阵”。雁阵齐飞,渠首美景必定入画来。(淅川县委宣传部 康帆 李雪山供稿)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