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古井、古街、古寨墙,古色古香;金枝槐、红叶李、茶花树、银杏树,树树相接;月季园、桂园、竹园、柳园,园园相映。8月6日,雨后初歇,郏县黄道镇纸坊村处处透着生机与活力。
纸坊村有418户、1566口人、1897亩耕地,是省级传统村落、县级廉洁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今年6月21日又获批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青龙河自西北向西南穿村而过,河西、前湾、后湾3个自然村沿河滩错落分布。河西村在河道右岸,前湾村、后湾村在河道左岸。
据《郏县志》记载,纸坊村始建于隋唐年间,因此处青龙河流水潺潺、山环水抱、茂林修竹,明朝官方从异地选派艺人到此为宫廷造纸,于是此处被命名为纸坊。
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纸坊村,古村落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古寨门、古树、古井、石板路、历史街巷、古石碑、古牌匾有迹可循,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随处可见。
该村主干道出入口位于河西村西南角,紧临郏景公路。路口处3个旧红石磨盘上镌刻的“纸坊村”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往前走是绘制着山水风景、乡规民约、仁义孝廉等内容的墙画,沿着一弯又一弯整洁的沥青路可达青龙河畔。道路两侧全是蓝白相间的栅栏,栅栏内长势喜人的竹子、桂花、黄杨、红叶石楠等绿植给古村带来无限生机,绿植中套种的百日菊、月季、紫薇花开正艳。
“因为没有桥,这条河以前是障碍,村小学在前湾和后湾中间,河西的孩子上学都得过河,河里摆几块大石头就是路了,夏天经常被水淹,出门很难;河东的农产品想运出来也可难。现在,这条河成了幸福河。”村民刘玉停今年56岁,在村里住了半辈子,和大家侃侃而谈,“前几年村里治理河道,修了桥,河东和河西终于连了起来,道路两侧栽了花种了树,河道两侧修建了广场。”
令刘玉停感到更加自豪的是,他的独生子现在每月都从漯河回来一趟,而往常仨俩月未必回来一趟。“路好,环境干净,空气清新,俺孙子孙女一到周末就闹着要回来。今年暑假他俩在这儿住了快20天,前几天走的时候还哭着不愿意走。”虽有遗憾,但刘玉停脸上流露更多的是幸福。
村党支部书记张宗鹏说,该村从2015年冬季开始治理环境。原来河道里堆的都是垃圾。我们找了两辆钩机,干了四五十天,清理出垃圾1000多立方米,花了十来万元。因为缺乏资金,村干部就动员村民捐款清河、架桥、修路。听说要架桥,村民高兴得不得了,行动特别积极,短短半个月就捐款五六万元,村里又设法寻求了其他帮助。两个月后,河道疏浚完毕,东西方向一条宽六七米、长300多米的卵石路基沥青路铺设完成,路基下方的涵管不影响泄洪。
张宗鹏说:“去年县里倡议种植公益林,刚好也符合村里实际。没有资金,他们就建了微信群,把村里在天南海北工作的人拉进来,在群里公布了前景规划和需要的款项,很快5万多元捐款到位。随后又发动在家的老少爷们儿有力出力、有工出工。”一个半月过后,6000棵月季、500棵红桃、120棵桂花、120棵茶树、320棵柳树、500棵银杏树、600棵红叶李、500棵金枝槐,还有红叶石楠、美国红枫等落户纸坊。同时,村内主干道两侧房屋墙壁上都喷绘了墙体画。
“太好看了,我都87岁了,哪想到还能看见这么漂亮的环境,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柏油路、水泥路,原来一下雨路上都是泥,现在哪儿都是干净的,我越活越开心哪。”上午11点半,韩群章老人到村里的爱心食堂吃饭,边走边高兴地说。
张宗鹏说,下一步,该村将以更高的目标、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团结村民,把纸坊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张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