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草莓掩映在绿叶下,有的植株上还正绽放着白色的小花……在郾城区商桥镇靳庄村,村民李五方、靳改霞夫妇的草莓采摘园远近闻名。1月8日,记者在大棚里见到了夫妇二人,他们正在忙碌着,每天吃住在园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
走过一段石灰和砂子铺成的田间小路,李五方带着记者来到几座白色的大棚前。记者掀开布帘子、推开塑料门,一股暖流迎面扑来。“这座大棚里种的是水蜜桃味的草莓,每斤的采摘价格是50元。”在绿叶红果间,李五方和记者聊了起来。
早年间,李五方曾是一名货车司机,还做过水果贩。去年,他从村里一名种植大户手中转租了4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起了草莓。
“刚开始啥也不懂,怎样种植、如何管理,都是一个好朋友告诉我的。”李五方告诉记者,他在召陵区一个草莓种植大户那里学到了经验,经过夫妻两人努力拼搏,去年一年他们依靠草莓采摘经济,就收回了一半的投资成本。
温度计、蜂箱、取暖砖……大棚里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这两天气温偏低,大棚里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蜜蜂现在已经不出来活动了。”李五方夫妇一人掀开蜂箱盖,一人拎起了里面的木板,察看起了蜜蜂的状况。“草莓最害怕连阴天了,蜜蜂不出来采蜜,草莓授粉不充分,很容易出现畸形果。”
跟着丈夫学习了一年多,靳改霞对草莓的管理技巧也深谙于心。“这个幼果就授粉不完全,长大了就是一个畸形果。”靳改霞从植株上摘下了一个表面粗糙发黑的草莓幼果告诉记者。
“现在周边的几个乡镇,草莓种植户不多了,主要是前期投入大,很多人不愿意干。”李五方曾在村里承包了100多亩地用来种植小麦等传统作物,但利润低、风险大,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草莓种植这个产业。“一亩地承包的租金是800元,8个大棚花掉了30万元的成本。”李五方告诉记者,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去年一年他就卖出去了20万元的草莓。
“这是盆栽草莓,10元一盆,已经卖出去了500多盆。”李五方指着眼前3000多盆正在开花的草莓说。得益于紧邻107国道的区位优势,去年春节期间,李五方的草莓园每天的营业额不低于1000元,在大年初一至初三那几天,每天甚至达到了2000元。今年,李五方专门买来发酵的羊粪作为草莓大棚的底肥,结出来的草莓更加鲜甜可口,现在有水蜜桃、香蕉、奶油等5个不同的品种,每天都有人来他们这个园里采摘。
李五方告诉记者,他们暂时不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准备集中精力经营目前的8个草莓大棚,确保草莓的口感和质量。
(来源:漯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