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特色小镇 > 正文

邓州余家村:阔步挺进小康路

邓州余家村:阔步挺进小康路
2021-01-08 13:55:15 来源:人民网

隆冬时节,行走在邓州市刘集镇余家村,一条条标准的水泥路通村入户,黄澄澄的柿子压弯了枝头,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点亮了贫困群众的新生活。

“村里的大变化,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改善了居住条件,也留得住人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高春红说。

近年来,余家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引领,各项工作相互融合,兴产业、促就业、保增收、拓路径,走出了一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脱贫路,激活了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7年5月,镇里组织各村党员干部代表,到湖北十堰实地观摩和考察稻虾混养,了解稻虾混养的好处后,高春红立即组织村支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发展稻虾混养。

“稻虾混养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两者互给互足,从而达到同步增收的效果,我们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大部分村民比较支持。”高春红说。

有了村民们的支持和政策支撑,流转土地、协调资金等颇为顺利,没多久村里的稻虾混养示范基地建成了,还聘请了专业技术员悉心管理。走进基地,一片广袤的稻田彰显着丰收景象,不少村民正身着工作服,在做后期的清洁工作。“前段时间每天出货2000多斤,早上打捞,到上午就售完,附近襄阳和南阳的客户都赶到基地来购买,你们要是早点过来,还能看到小龙虾装车呢!”基地的负责人说。

据高春红介绍,原来村里没有企业,村民们只能种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现在有了产业,种养大户带动普通农户,增加村民收入,扩大就业岗位,仅稻虾混养就直接带动附近40多名村民在此务工,其中包含1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李生如是该村的村民,他家的17亩土地流转给基地后,就和老伴在家照顾孙子,有时还在基地务工。“能照顾孙子,还能挣钱,我们俩口子的活儿也不重,有时间了就来干活。”李生如高兴地说。

“忙的时候我来喂虾、收虾,闲了来基地清扫卫生,每天都有几十块的收入,这咋不比去外地打工好?”该村贫困户高子琴说。

一个贫困村的脱贫摘帽,需要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扶贫工作中,该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进党员心中,党员把群众装在心里,优化班子结构,提高了村支两委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据了解,该村十分注重党员队伍建设,为了让党员不断增强服务群众意识,组织党员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服务活动。

焦宗付是该村的一名党员,每次村里的大小事务他都主动参与。他的结对帮扶贫困对象是焦宗才,去年,焦宗才出了一场车祸,在休养期间,家里的卫生都是焦宗付帮忙打扫的,不管是买药、办理手续,焦宗付都跑前跑后。

“他经常往我家跑,看见啥活儿都帮我做,正是有他在,我才能安心养身体。”说起焦宗付,焦宗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除此之外,该村还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为帮扶对象制定有针对性地帮扶措施,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尽早脱贫,在“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中,充分展现了党员的模范作用。

“你一个人住在家里,身边没个亲近的人照顾,这叫村里咋能放心?不如你先去敬老院住几天,不满意了我们再把你接回来。”为了让该村的五保贫困户焦宗亮入住镇敬老院,他的结对帮扶党员反复去开导,最终住进敬老院的焦宗亮,因为舒适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不愿回去了。

该村40多岁的贫困户张清涛,患有重度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与儿子相依为命。因为要照顾张清涛,儿子也被束缚在家中,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在村里的帮助下,张清涛被安置到精神病院,儿子也放心地出门务工了。

高春红介绍,在老年人的旧观念里,养老院环境差,没有人情味,住进去被人管,不自由。所以在“四集中”兜底工作中,我们安排党员干部引导群众,采取自愿入住的方式,打消群众顾虑,让家属们放心。

产业项目犹如杠杆,撬动了昔日贫困村发展的动力,党建引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现如今的余家村重整行装再出发,正向着建成富裕文明宜居的小康村阔步前行。(邓州市扶贫办邓波 王璐 张权)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责任编辑:孟翔宇)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