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小城故事 > 正文

喜看安阳县田间地头农业“三变”

喜看安阳县田间地头农业“三变”
2019-10-09 10:14:38 来源:安阳网

□记者邱峰

眼下,安阳县(示范区)处处洋溢着秋收的喜悦。田间地头,沉甸甸的农作物回报着农民的勤劳与汗水。在丰收的背后,该县农业事业也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喜人的变化。

变化一:

产品“大路货”转向“精品货”

10月5日,白璧镇金秋农庄葡萄园里果香醉人,工人们有的采摘葡萄,有的进行装箱,忙得不亦乐乎。这里的葡萄亩产量只有普通葡萄的1/3,价格却高出五六倍。

“我们走的是精品路线。”金秋农庄负责人刘伟说。普通葡萄亩产量两三千公斤,而金秋农庄将葡萄亩产量控制在1000公斤以下,按照绿色标准进行种植,结出的葡萄颗粒饱满、口感极佳,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畅销。

“普通葡萄每斤卖三四元钱,我们的精品葡萄每斤能卖到20余元。总体算来,我们赚得多多了。”刘伟说。

以前,安阳县(示范区)的农户缺乏品牌意识,农产品存在品质一般、知名度低等共性问题,售价低廉。为此,该县重视区域品牌形象,通过引导扶持、提高标准、严控质量等措施,推动农产品从“大路货”向“精品货”转变。

现如今,安阳县(示范区)已重点打造出白璧镇金秋农庄的葡萄、韩陵镇绿韵农业有限公司的西瓜、辛村镇现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豆、北郭乡龙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粉条等10余个名优农产品,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拉动全县农业提质增效。

变化二:

耕种“常规化”转向“健康化”

在安阳县(示范区)的农田里,催熟剂、膨大剂、染色剂渐渐被农民抛弃,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只有种植健康生态的农作物,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韩陵镇梨园村盛产西红柿。村民李光福的西红柿卖得比别人的都好。9月下旬,他家200亩大棚西红柿还泛着青就已被人预订一空。

“因为我种的是无公害西红柿。”李光福坦言,“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相比常规种植的西红柿,无公害西红柿更受欢迎。”

除了无公害农产品热卖,富硒农产品也很吃香。辛村镇种粮大户赵玉海种的富硒小麦十分抢手。连日来,他东奔西跑,忙着将富硒小麦磨粉、包装,然后发往各地。

“这是我第一次种富硒小麦,没想到卖得这么火。”赵玉海喜形于色地说。硒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还防癌,富硒农产品愈发受青睐。“与普通小麦相比,富硒小麦每亩多投入500元的品种、肥料、管理成本,售价却高出三四成,每亩多挣五六百元呢。”赵玉海说。

不仅种植大户注重改善耕种方式,就连散户也倾向于种植健康生态农作物。永和镇农民老申种了两亩菜地,平时只施猪粪、鸡粪,全靠人工除虫,今年已挣3万余元。

“顾客一听说我的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都抢着买我的菜。一些机关食堂还向我预订蔬菜。”老申说,“现在,很多菜农都开始少用化肥、农药了,既节省成本,种出的菜又好卖,无非是多费点人工。”

变化三:

人才“雁南飞”转向“凤还巢”

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农业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曾经离开乡村、奔赴城市谋出路的农村人才纷纷返乡创业,在家门口“挖金刨银”。

走进崔家桥镇的安阳东湖生态观光园,只见花卉争艳,瓜果丰盛,虽未正式开放,却已有不少游人迫不及待地来此“尝鲜”。这家生态观光园的总经理王志国就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人才。

王志国商业眼光独到,和朋友在外地开办了多家购物广场和超市。如今,他把眼光投向农业,在家乡投资800余万元建设生态观光园,准备踏出一条自我盈利、助民增收、振兴家乡的多赢道路。“休闲农业越来越火,说不定以后比超市还赚钱。”王志国乐观地说。

在外地承包建筑装修的马合兴同样看好农业。去年,他回到家乡吕村镇中吕村,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承包了100亩地,种植金银花、菊花等中药材,目前已开始盈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机遇,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在家搞农业就能赚大钱,我何必去外地打拼呢。”马合兴说。

据安阳县人社局统计,2018年以来,全县返乡创业人员3840人,创办经济实体2241家,带动就业1.6万余人。人才的回流增添了新活力,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