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小城故事 > 正文

虞城县:杂技团网上接“订单”

虞城县:杂技团网上接“订单”
2020-07-06 11:25:37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空中喷火表演、独轮车表演、软功“咬花”表演、双人草帽杂技表演……7月1日,有着“中原杂技第一村”美誉的虞城县乔集乡刘楼村,杂技大舞台上精彩的杂技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舞台表演‘甩帽子’,村民甩掉了穷帽子。”刘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存义说,“现在我们村仅表演杂技一项,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刘楼杂技传承源远流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刘楼村村委会副主任、虞城县杂技协会会长刘世生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村玩杂技的人越来越多,杂技艺术越来越精湛,门类也更加齐全。就像顺口溜所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刘楼杂技人人有一手。”

“不能让群众守着金饭碗要饭吃。”乔集乡党委书记王琪说,近几年,乡里引导村委会把800多名具有舞台表演经验的杂技人员组织起来,成立9个杂技艺术团。演员穿上带有“刘楼杂技艺术团”标志的服装去表演,刘楼杂技的品牌慢慢响起来了,村民收入连年提高,刘楼也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2016年,刘楼村的杂技团受邀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才艺大赛,大赛有56个杂技团参加,我们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刘世生说,“现在刘楼杂技的名气大了,舞台也更多了,我们村的杂技演员常年在全国各地表演,杂技团经常在网上就能接到‘订单’。”

演杂技的村民收入提高了,不会演杂技的村民收入也在逐年提高。乔集乡是中国优质苹果种植基地,这里的“虞城苹果”享誉全国,刘楼村不少村民靠种植红富士苹果发了家;村里建了扶贫车间,留守妇女在车间加工生产雨具,每月也有2000到3000多元的收入。

刘楼村的变化,不光体现在收入增加,更体现在环境改变。2016年以前,村里的道路还是土路,坑坑洼洼,村里种植的苹果难以外运。

一位村民说:“那时候卖西瓜的都不到俺村里来,路孬,拉的西瓜到了村外好多都颠簸烂了。”

2016年9月,村里争取到修路资金后,村民自发参加义务劳动。几年来,刘楼村累计修路10.02公里,现在不光主要道路,连村里大小胡同也都是水泥路。进村的路口有个大牌坊,上面写着“杂技第一村”几个大字。

不光修好了路、安装了路灯,村里还建了杂技大舞台、杂技民俗馆、文化体育广场、综合文化中心、医疗室,并利用村里的水塘建了休闲公园。村里的墙壁上处处是杂技表演的彩绘。

“现在刘楼村是十里八乡的明星村。春节期间,村里在外演出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村里举行大型杂技表演,就相当于‘村晚’,上万人前来观看。”村党支部书记刘存义说。(通讯员 贾文亮 胡绪 全记者 李燕)

(责任编辑:孟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