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子啊,今天羊都喂过了吧?”日前,在邓州市裴营乡玉皇村段沟组脱贫户周俊欢家,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驻村第一书记张健正在关心地询问。
跟随驻村干部来到羊圈,只见大大小小30多只羊,大羊肥壮,小羊欢叫蹦跳,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正在往食槽里添饲料。
他叫周俊欢,因前些年发生意外,致使右臂残疾,家中还有80岁的老奶奶需要赡养,生活失去了支柱。2016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乡里为周俊欢发放了5只山羊,周俊欢如获至宝。他每天出去割青草喂羊,麦收或秋收季节,就出去捡拾麦穗、搜集花生秧和红薯秧,为羊备足饲料。
“俊欢吃住都几乎和羊在一起,羊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的精心饲养下,5只山羊很快成长起来,一年多时间,三只母羊分别生了小羊羔,数量已经达到了15只。”帮扶责任人杨俊说。
周俊欢对羊照顾得非常细心,像呵护孩子一样尽心尽力,他在空闲之余就询问兽医防病治病的要领,掌握一些治病方法;找帮扶干部谈自己的想法,以求帮助扩建羊圈规模,并想尽一切办法储备饲料。
有付出就有收获。去年春季,周俊欢的羊发展到近40只,两年来,他的成羊陆陆续续出售了18只,每只售价都上千元,去年,他光荣脱贫。
“感谢领导们的关心和照顾,我虽然手不方便,但是相信我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周俊欢满怀信心地说。
同样,该村的贫困户段中城,今年70多岁,家中有聋哑的妻子。前几年外出干活时,段中城不小心摔伤了腿,卧床很久,长时间不能干活,高额的医疗费使他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2016年,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将他家纳入贫困户。
“别看段中城这么大岁数,但他从来不服输也不服老,要不是前几年摔伤,他家绝对是好日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建政说,段中城年轻时就是种地、养牛的一把好手。
在邻居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段中城的菜地,他正用一头肥壮的黄牛拉着犁耙精心打理菜园,不远处几只牛犊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不能光依靠党和政府的救济,现在身体恢复了,总得想法子干点事情才踏实啊。咱会养牛这门技术,虽说岁数大了,养殖规模不大,但脱贫是绝对没问题的。”段中城笑着说。
段中城的打算既现实又可行,他通过饲养母牛产仔,然后出售牛犊的办法,力所能及地在致富路上“滚雪球”。四年来,他已经出售4头牛犊了,每头都在15000元左右。
“你看我现在这头半大牛犊,多壮实,正是成长的好时候,10000元我都不想卖。”说这话时,段中城的脸上带着自豪。
据村干部介绍,段中城不光靠养牛,家中还养有四五只膘肥体壮的波尔山羊,年年出售成年羊,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临走时,段中城笑着对大家说:“虽然我去年已经脱贫了,但不能因年纪大就满足现状,还要继续干下去,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杨建政介绍,在玉皇村,除周俊欢、段中城这样的养殖脱贫户外,其它小型养殖户还有很多家,养鸡的、养鸭的和养肉牛的不下15户。
该村小耿营组的李正怀,自2015年就开始饲养肉牛,从当初的8头发展到现在的近30头。笔者走进他家的牛棚,两排牛槽上,膘肥体壮的品种牛正自在地嚼食着草料,我们的到来丝毫没有惊扰它们“用餐”的兴致。
“李正怀可不是自己养牛自己富,在他的带领下,周边很多户都已通过养牛致富了。”张健说,牛的防疫、小牛犊的管理、草料的搭配等,李正怀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玉皇一组的刘秀坤,去年被纳入贫困户,他就是在李正怀的帮助下,也养起了牛的,现在两头比利时品种牛已长成。学到了经验,刘秀坤正在改建牛棚,打算往10头以上的规模发展。(邓州市扶贫办 邓波 李中贺 供稿)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