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已然到来,大地回暖,草木萌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个春天与以往有些不同。
春耕在即,备耕先行。河南省林州市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农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一幅幅别样的“春耕备耕图”正在红旗渠畔徐徐展开。
特色小米让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林州市东姚镇,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农户在田地里,他们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施农家肥。农时不等人,他们戴着口罩,做好防护,在田地里犁地、松土,辛苦耕作着。
东姚镇的土壤属白云岩风化土质,呈独特的红胶泥状,属典型的富钾区。这里出产的小米金黄透亮、醇香甘甜、营养丰富。2019年,东姚镇北坡村被确定为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以北坡村辐射带动,全镇小米种植面积达到13000余亩。
新的一年,东姚镇充分发挥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发挥小米种植规模大、群众种植经验足、种植热情高等种植优势,依托“洪河小米”品牌,集中连片化种植,区域化打造,并以农促牧、农牧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2020年以来,东姚镇疫情、春耕两手抓,除北坡村带动区域13000亩以外,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扩大谷子种植。从东姚转盘沿壶台线,经芬草峪、洪河、北坡、黄蟒峪、黄路坡、下郊、陈仓沟等村,打造“小米种植圈”,让特色小米产业更大更强。
作为国字号品牌东姚镇“洪河”小米,在郑州丰合大容超市、上海豫粹园实业公司等地建立了销售平台,并通过电商模式在全国销售,“洪河小米”已成为知名品牌,从小山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幸福花”托起产业梦
如果是九月份的林州,您来到茶店镇,便会看到满眼的各色花田,香菊如海,骑行者、摄影人、采花女交织其中,勾成了一幅幅动人的乡村画卷。
近年来,林州市茶店镇大力发展菊花特色种植,农业部门专家提供技术服务,形成了研发中心+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及联种联产联销的菊花产业模式,菊花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这里的菊花产品通过实体、电商等渠道,已远销澳大利亚、意大利、东南亚等国。农户们有的自已栽种,有的流转出去土地成为技术工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人民富裕、乡村文明的重要手段。2020年,茶店镇继续以菊花产业为主导产业扩大种植规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镇里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专门成立了菊花产业发展指挥部,统筹推进全镇农业结构调整、菊花产业发展。镇村及时联系农业部门专家,强化技术,指导合理归整耕地、品种、种植、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问题,形成系统化技术规程,有效提升菊花产量。
目前,茶店镇各村通力合作,围绕土地流转工作,正在丈量土地,订立土地流转协议,农户们积极加入农民合作社,大力打造菊花产业,“幸福花”托起产业梦。
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这次能够流转我们村土地搞农业结构调整,村民们都大力支持,土地用活了,村民们也有了发展新路子,我们真是太高兴了。”黄华镇石楼村的党支部书记岳玉香说。
2月17日,黄华镇李家墁村乡村振兴项目土地流转协议成功签约,此次签约内容是在石楼村、李家墁村集中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百果园、百花园、采摘园等现代农业项目。同时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不仅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后的后顾之忧,而且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今年,黄华镇将围绕“一渠、两路、两园、六村”的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村,打造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在渠东路、黄华路、渠畔路、林州大道、红旗渠大道等交通主干道周边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小杂粮、林果等高效农业品种7000余亩,分别在李家墁、疙道、土楼、楼水洼等村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形成春赏花,夏观光,秋采摘的休闲农业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疫情防控关键期,春耕生产正当时。林州市抗“疫”不忘保春耕,由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在红旗渠故乡这片热土上,放眼乡村,农民们戴着口罩,走在田间,他们犁地、翻地、建塑料棚,在田间有序耕作、分散干活。另一边,拖拉机来回穿梭,忙着犁田备耕,奏响了一首首乡村振兴交响曲……
(林州市委宣传部李振 李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