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高阳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将特色种植作为保民生、促转型、增收入的重要举措,走出自己的农业发展新路子,将逐步实现农民的小康梦。”10月12日,杞县高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莉莎信心满满地说。
走进高阳镇曹李王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蘑菇大棚里,一派热闹的场景,一排排白色架子上错落有致地放满了菌棒,一朵朵成熟的蘑菇分散排列在菌棒四周,如无数只开屏的小孔雀。村民孔祥彬正笑呵呵地同家人一道忙着采摘蘑菇,他们将采摘下来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放入小车内。脱贫路上,孔祥彬“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劳和智慧,敲开小康门。
“如今,在村‘两委’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我从贫困户变成了蘑菇老板,现在1个棚每天都能采摘到300多斤蘑菇。要是到11月份的旺季预计1个棚每天能采摘到500斤蘑菇,按市场价每斤4元钱算,7个棚每天净收入能挣到1.3万余元。”孔祥彬一边采摘着蘑菇一边兴奋地对说。
现年57岁的孔祥彬,说起以前的日子,他感慨颇多,以前他家世代以种粮为生,人均收入在1500元左右。老伴朱广云常年有病,医药费、生活费,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2018年,孔祥彬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户,被优先安排公益岗位,同时还享受着扶贫产业受益金等等,生活逐渐好起来。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勤劳能干的孔祥彬于2019年光荣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激发起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有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为增加孔祥彬的增收渠道,该村“两委”及扶贫干部多次到他家里了解情况,当了解到他亲戚家有食用菌种植公司时,鼓励他进行食用菌种植。今年三月份,孔祥彬流转了土地,申请了20000元的小额贷款,再加上2万元的产业奖补资金,经过几个月努力,终于投资建成了占地面积1332平米的7座平菇蘑菇大棚。
说起现在的生活,年近花甲之年的孔祥彬兴奋得像个孩子:“每天为蘑菇喷雾、消毒、采摘……忙得不亦乐乎,没感觉到累,老了老了自己竟当起了老板。是小蘑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
有了这样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当地农民不仅能通过流转土地来获取分红,而且可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
“虽然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比较辛苦,但为了梦想的小康生活,我不怕苦,不怕累,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奋斗出好日子。”在食用菌大棚就近务工的四组贫困户侯彦荣坚定地说。
“在孔祥彬示范带动下,村里的贫困户也想加入食用菌种植的行列中,如果贫困户能种植食用菌成功。预计在公司和孔祥彬的指导下,种植食用菌的贫困户每户将增收1万元左右。”该村村会计王玉启告诉。
“小蘑菇,大扶贫。像这样的“企业+贫困户”合作模式,我们镇有近10家。如今,我们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扶贫产业紧密结合的新路子,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脱贫攻坚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让闲散劳动力就业,同步奔小康。”杞县高阳镇党委书记黄睿如是说。(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崔学风 通讯员 司利强 叶中琳 南平)
来源:映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