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淅川县深入贯彻关于“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精神,高起点谋划、高规格设计、高标准推进,聚焦“治六乱、抓六清”,实施村庄清洁“六大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产生“蝶变”,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抓“六清”治“六乱”,提升乡村“新颜值”。打好垃圾歼灭战役。按照“县级干部分包、帮扶部门共建、镇村具体实施”工作要求,以人居环境可视范围“一眼净”,村容村貌达到“三无一规范”为标准,扎实开展抓“六清”治“六乱”专项行动,集中治理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重点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推动全县由“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健全垃圾收运体系。投资2500万元引进市场化运作设备及管理,构建“农户分类投放、镇村监督指导、公司收集转运”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镇村垃圾中转站点覆盖率达到100%。推广农村干湿垃圾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2020年,在垃圾分类治理覆盖率20%任务基础上,选定66个村作为垃圾分类治理示范试点,力争3年时间实现县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零填埋。夯实环境设施建设。在实现垃圾清零基础上,加大村庄美化和绿化力度,按照“一村万树”标准,实施一村一景亮点工程,把农村庭院作为“最小细胞”培育,打破坛坛罐罐,修整边边角角,累计拆除农村“四房”40万余平方米。建成“绿庄”56个,栽植绿化苗木106万余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清理村内沟渠坑塘2300余处,清理积存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业生产废弃物63.2万吨。
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宜居“优环境”。实施农村户厕改造行动,通过分散治理、集中治理、试点推进等方式,如期完成市定6230户改厕任务,让农民“方便”更方便。实施千村万塘综合整治行动,采取“长短统筹、远近统筹、点面统筹”,长藤结瓜、串珠成链、打造联通水网格局,实现塘美水清,扮靓农村环境。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通过关停整治一批、规范提升一批、试点推进一批,确保禁养区畜禽养殖永不反弹、限养区畜禽养殖环保达标、畜禽粪便得到综合化利用。实施村庄道路硬化行动,结合“通村入组”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后期管护,更加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实施村庄绿化行动,借助森林乡村建设,植树造绿育花,实现村庄园林化、农户花园化。实施村庄亮化行动,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完善提升,强化管护,提升村庄整体品位,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用活用好载体,激发全民“内生力”。用好主阵地。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宣传车、宣传标语、微信短信等途径,开展全方位、不间断地宣传引导,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爱护环境、人人清洁家园的浓厚氛围。用好活动载体。继续开展、拓展、深化前期的“清三堆、建三园”(清粪堆、柴堆、土堆,建菜园、花园、果园)、“清四乱、靓家园”活动等,同时,组织全员参与、全民动手,继续扩大战果、创出特色,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实、走深。用好先锋岗。动员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度参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学校,通过劳动实践课、“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细胞,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整治中注重统筹兼顾,系统施治,积极与“四城联创”、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避免出现“一阵风”“一刀切”,就整治而整治的现象。
健全制度机制,长效保持“软实力”。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对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立后期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和措施,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发挥乡镇综合执法队、村级六大员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在整治专班的基础上,由八大专班之一的农业农村专班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周碰头、月推进,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过程监管,高质高效推动工作落实。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以奖代补”、行业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乡镇列出专项奖励资金、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工作开展。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农户有偿服务机制,让农户出资参与、监督,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健全督导考评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纳入大督查范围,由县效能中心紧盯重点任务和责任单位,实行周督查、月排队、活动结束后总考评,奖优罚劣。(淅川县委宣传部 李雪山 供稿)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