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山水,葱茏盎然。在大别山深处,有一块山清水秀之地——灵山镇,这里风光秀丽。在灵山镇,有一处亮丽的风景线——灵山人民法庭。这个距离县城70公里、只有3名干警的山区基层法庭,受理着灵山镇及铁铺镇、彭新镇、朱堂乡7万多人口的民商事纠纷案件。而提起法庭庭长连升玉的名字,当地群众都耳熟能详。
别人都说基层苦、基层累,作为一名80后法庭庭长,连升玉自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法庭十七年,在灵山法庭这所山区法庭也前后度过了十五年的时光。近两年,他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449件,调撤率达52.22%以上。工作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2021年荣获“全省基层法庭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全市法院上半年调解之星”荣誉称号。他翻过的每一座大山,淌过的每一条河流,穿过的每一片田野……无不留下他送达、勘验、调查和调解纠纷的身影。头顶风霜、脚踩泥泞,他坚持用心、用情、用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于细微处让每一个案件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
“只要能为当事人解决难题,田里,地里,哪里都可以变成法庭。”
在大家的印象中,法官都是坐在审判台上的,但在现实中,他却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扎根法庭十七年来,连升玉总是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地走入基层,一切只为了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在今年审理一起婚姻家庭案件中,因被告一方年事已高,而且腿脚不便,无法到庭参加案件审理,连升玉在与原告沟通以后,特意将开庭地点定在了被告家中。一枚国徽、一名法官、一张八仙桌,便让老乡家的堂屋瞬间化为“法庭”。在开庭过程中,他一边进行庭审,一边进行释理说法,做好当事人的调解工作。正是他的耐心和专业,促使原被告双方情绪逐渐平和下来,最终充分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
辗转于田间地头,奔波在村头屋后,在连升玉审理的案件中,有很多都是这样通过巡回法庭审判的方式审理的。其实不仅是审判,还有诉前调解、走访调查、勘查现场、送达文书等等,这意味着大部分的时间,他不是在去乡村的路上,就是在村里开展各项工作。
“不管山路有多崎岖,我们都要尽可能把正义带到老百姓的身边”、“人在哪里法庭就在哪里,只要能为当事人解决难题,田里,地里,哪里都可以变成法庭。”这是他成为法官以来经常说的。
“调解结案是一种高质量的审判,在法官的天平上,不仅写着公正,更要写着和谐。”
灵山法庭辖区面积大、人口众多,但法庭案件受理量较去年同比下降8.33%,调撤率为55.45%,这份成绩离不开连升玉坚守基层法庭17年,想群众之所想得出的经验,更离不开他对民事调解工作的满腔热忱。
在一起因土地使用权引起的邻里纠纷中,原被告双方在翻建房屋过程中因一间杂物间地皮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争议,发生了不小的矛盾。连升玉了解到两家做了近二十年的邻居,矛盾纠纷也长达数年,为此,他带领灵山法庭干警多次前往现场勘查现场,查明案情。
调解过程中,他联合当地司法所、村委会等部门和基层组织,从双方多年的邻里关系入手,从法理、情理多角度去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经过数次调解,双方最终就涉案杂物间的归属及补偿问题达成了解决方案,并握手言和。至此,该案得以顺利解决。
判决不是目的,如何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才是法官最高的追求。作为一名具有丰富基层审判工作经验的法官,连升玉认为细致入微的调解工作就是息诉息访的最好方法,为此他十分注重并始终坚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司法原则,将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纠纷的首选方式。
此外,他十余年来扎根基层,与当地政府、综治办、司法所、村委会等基层治理组织,以及当地群众都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关系,用公平和真诚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在化解矛盾纠纷、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中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灵山法庭的诉前调解成功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受理案件数量显著下降,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打铁还要自身硬,学习是终生的事情,我们要与时俱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就是最好的武器。连升玉与时俱进、勤勉好学,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坚持进行法律实践锤炼,努力提升自己的司法能力。
翻开他的笔记,有密密麻麻的注释,在办公桌上,床头边,处处都有各种法律书籍。同时,他不断吸取在办案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审判技巧,以更加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视角寻找案件的破解之道。这样的“办案+学习”态度与方法,早已镌刻在他的骨子里。
为了做好基层诉源治理工作,当好法庭队伍的“领头羊”,他定期将法庭干警和调解员聚在一起讨论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并且会每周对诉前调解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
对青年干警和调解员的问题疑惑,他详细解答,主动指导,甚至手把手地教帮带,有效提升了庭室干警各项业务技能。对于上级组织的学习活动,他也组织人员按时按量参加,确保本庭的工作人员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调解方式和办案理念,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工作中去。
连升玉这种刻苦钻研的勤学态度,亦师亦友的人格魅力,给法庭青年干警及调解员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们受益终身,也让灵山法庭成为一支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队伍。
青山不言,丹书长存。扎根基层法庭十七载,感知山间冷暖,多年来,他步履不停,奔走在田间地头、穿行于乡间小道,致力于将法律的光辉播撒到山间的每一个角落,把司法的温度带到每一位人民群众身边。所有的付出与努力的背后是对司法为民的铿锵誓言,是对审判工作初心使命的勇敢担当,也是他对身后这片土地的毅然坚守。(郝昱玮 彭莹莹 左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