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油茶花迎风绽放,火红的油茶果压弯了枝头。“这里以前都是荒山荒坡,现在都种上的油茶树,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看着即将收获的茶果,光山县文殊乡猪山圈村农民常玲高兴地说。
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 向宣垣 摄
2019年常玲流转了十几亩土地,栽种了600棵油茶树。常玲说,“丰果期一亩收入七八百元,能采收一百年,算是个长期存款。”
该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拥有集体林地面积88万亩,通过整合资源,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一批林业大户,带动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该县种植油茶29.2万亩,茶叶24万亩,名优特花木面积达9.5万亩,全县确权勘界办理新版林权证6.1万本,林木覆盖率45.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为了向山上要效益,光山县采取“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方式,持续引进企业、大户,通过流转荒山荒坡,优化资源配置,将林地资源潜力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向高品格、高标准、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2008年,光山县诚信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猪山圈村,先后流转周边土地10000多亩,在荒山上种出“绿色银行”,目前已打造成为一个集茶叶、油茶、苗木花卉、家庭农场及农业观光旅游、园林绿化为主体,以多林种良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商务交流为一体的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国家大力提倡农林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引导,我们投资林业产业,既能提高当地的建设,增加群众的收入,也能改变农村的环境,一举三得。”诚信实业公司董事长陈勇说道。
该公司立足于科技,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省林科院、信阳市农林学院等常年保持技术合作关系,从江西引进国家级和省级无性系“长林系列”优良种苗,目前已建成油茶基地近万亩,其中采穗园400亩,公司生产的“司马光”牌油茶籽油也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深受消费者青睐。
该县以产业为纽带,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林场)+脱贫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新路子,不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群众“土地流转有收益、参与合作有分红,在家种地有工资”,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增收。
“农民增收模式有几种,一个是流转土地,增加土地收入,二是务工,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用工,我们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支付他们工资薪酬,三是我们会用以工代训的模式进行技术培训,增加他们的劳动技能。”陈勇介绍,“我们公司在产业中带动了283户,1147人的脱贫户增收,每人每年平均至少增收4000元。”
持续增加对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该县每年整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理、交通、电力、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等项目资金8000万元以上投入林业,林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林地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观,森林资源保护力量得到加强。
好政策带来好收益,一批林业企业应运而生,该县共培育规模以上林业企业36家、合作社148家、专业大户326户。育才花木有限责任公司在寨河、泼陂河、砖桥等8个乡镇流转土地15000亩种植苗木花卉和育苗,元宝枫育苗基地是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苗木基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凤林业专业合作社在白雀镇土门村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松、杉等,带动全县培育速生用材林(松、杉)绿化荒山面积达5万亩;1200多户有发展能力的林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全县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今,一片片茶山,一棵棵油茶树扮美了乡村,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林业生产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带动23782户实现以地增收,其中1768户脱贫户5480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实现增收,林业产业已成为全县人民的“摇钱树”、“幸福果”,山区群众也因此端上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最重要的是,油茶带来了人气。”提起油茶,槐店乡晏岗村村支书晏乃军滔滔不绝。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就在晏岗村内,每年秋冬季油茶花开时,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在村里民宿、餐馆也多了起来,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愿意回来创业。一个小小的油茶园,盘活了林业、餐饮、旅游一整条产业链!”(郝昱玮 盛鹏 向宣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