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这些白色点状会慢慢由小变大,这几天就要特别注意棚里的温度和湿度,观察生长状态。”日前,在息县彭店乡街村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蘑菇种植大棚内,吴霞正蹲在大棚里,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种蘑菇。
走进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座座香菇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菌棒上已经长出密密麻麻的菌丝。
曾经,逃离家乡是吴霞最大的愿望。1990年出生在彭店乡一个小山村的吴霞,曾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农村,再也不回来了。”
经过不懈努力,吴霞考上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大企业工作,年薪20万。同乡同学王恒军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2015年10月,收入稳定的两个人已准备买车买房结婚。可是6年前,吴霞突然做了一个让人费解的决定:回老家种香菇。
千方百计逃离的故乡有着自己的根。2016年吴霞、王恒军在彭店乡成立恒胜食用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找场地、建大棚、联系香菇种,很快,用准备买房子的70万元,建了10个小棚,把种植基地就建起来了。
“夏天采摘香菇,大棚内阴冷潮湿,大棚外烈日炎炎。走出大棚,全身汗水。冬天早上六点半起床骑车去县城送香菇,我们过的这才叫冰火两重天的生活。”吴霞幽默地说。
2017年冬天,突降大雪,“下大雪刮大风,大棚顶棚被刮起,我和老公紧紧地抓住,冻得手失去知觉。由于风太大,邻居和村干部让我们松手,不然可能有生命危险。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便松手了,看到棚被刮倒,我们两个抱头痛哭。就这样几个大棚一夜之间全没了。”回忆起那一幕,吴霞眼中依然含泪。
面对挫折,吴霞夫妻俩重新振作起来,香菇大棚发展到了11个连栋大棚,种植香菇达10万棒。
香菇种植起来了,销售是关键。吴霞夫妻俩开着车到县城和农贸市场挨家挨户找客户,把周边所有的菜市场都跑了一遍,和每个菜市场老板都加了微信,然后再一家一户地提供产品。“我们的产品赢得了客户认可,得到客户的夸奖时,我觉得一切坚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丈夫王恒军说。
吴霞除了往批发市场送,还自己跑菜店、饭店直销,与客户形成长期供求关系。“刚开始免费向饭店、菜馆等地放我们的香菇,因为我们的蘑菇比市场上的更干,质量更好,渐渐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如今香菇产量达5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纯利润近90万元。
自己的事业越来越红火,但为了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夫妻俩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并帮助乡亲们菇棚选址、等级区分、市场销售,村民们也纷纷在家门口种起了香菇。
以吴霞、王恒军夫妇创办“恒胜食用菌合作社”为起点,彭店乡开始打造“蘑菇之乡”,叫响了“彭店香菇”品牌。
一心为民勤耕耘,换得百姓俱欢颜。因为吴霞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2021年5月,在王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吴霞被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吴霞便积极向上级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整治人居环境、修生产路5.6公里、打机井40多眼,改变了村里生产生活面貌。
吴霞说:“合作社带动60户群众脱贫户,我请村民来工作,每月给他们发工资,还教群众种香菇,或者让他们从这边拿发好的菌苞种植,到出菇的时候,再回收他们的鲜品,降低贫困户的生产风险。”
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吴霞开始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打开更多的销售渠道。吴霞跟丈夫一直积极学习、赴外培训,学习电商直播技能。近两个月专项培训让两口子眼界大开,回家就搭建起了电商直播间,尝试着线上销售。
通过不懈地努力,线上粉丝量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至几千人,直至目前个人抖音号10万多粉丝,产品远销郑州、驻马店等地,其中最大的一个粉丝客户一单就要了700箱。
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看到新的商机,都称赞吴霞是“香菇支书”。面对赞誉,吴霞说:“我只是想把香菇做扎实把价格提上去,实实在在帮助村民增收。”(郝昱玮 龚子歌 余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