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记者获悉,《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小李庄火车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规划项目》日前正式开始招标,根据该份文件,未来,郑州火车站的普通客运功能将迁移至传闻已久的小李庄站,而小李庄站所设的片区,也有望成为一个新的发展亮点。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宋迎迎/文图
郑州站接发能力饱和 小李庄火车站“挑起大梁”
管城区政府采购网公布的这份招标文件显示,采购人为管城回族区合村并城办公室。招标文件显示,随着郑州列入我国“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中心的铁路客运站的普速客运功能将搬迁至管城区(原小李庄货运站),成为郑州“四主多辅”车站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份,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召开《郑州南站设计方案》成果新闻通气会,当时就曾提到“郑州南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在组织编制的郑州铁路枢纽总图中规划的四个主客站之一(四主客站分别为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和管城站——原小李庄站)”,由此小李庄站第一次被放到明面上进入公众视野。
此前,郑州站有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暑运旺季,郑州站日常每天接发列车177对(354列),暑运期间每天多开29列。“车站接发能力大概达到了峰值的90%,只是趋于饱和状态,还有挖潜空间。此前也并未出现过绝对的容量饱和。”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城市框架拉大、人口增多,旧有车站肯定会有一个峰值,在达到峰值之前,势必会有相应的规划来“分担你的忧愁”。
事实上,将郑州站分出去的提法早有端倪,2017年河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新就曾直言,有线却无法加进去车,这是郑焦城铁最大的问题,根源在于“郑州站接发能力饱和,很多车无法增开”。杨树新表示,由于郑焦铁路的列车在京广线运行长度10公里,郑焦城铁的列车在繁忙的京广线上的运行空间,非常有限。正因为这样,未来郑太高铁开通后,郑焦铁路这一段,将面临“有线无车”的局面。
对于这一问题,杨树新建议,可以考虑京广既有线绕过郑州火车站,修一条环线,在郑州火车站南边改造提升小李庄火车站,以减轻郑州火车站压力。
城市次中心、绿化、滨水……
这个片区或将成为郑州新亮点
小李庄站位于郑州市管城区南曹乡王司李村,相对较为偏僻,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过。那么,未来的小李庄站规模如何,交通是否方便,又能否hold住老火车站的巨大客流呢?
根据招标文件,小李庄站区域的“初步规划”为:研究范围2450公顷,重点城市设计范围330公顷,概念城市设计范围701公顷。
这一范围有多大?大致以小李庄站为圆心,扩展至南四环—郑新快速路—南绕城高速—机场高速合围区域。这意味着,未来到小李庄站交通不是问题,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部高速。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市尤其是二七商圈的发展离不开郑州站的兴起,那么,小李庄站的出炉,是否会带动管城区实现新的发展?
招标文件提出,管城区将结合“小李庄”火车站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形成郑州南部的城市重点地区。着力探索紧凑、特色、高效、共赢的“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创新之路。记者同时注意到,招标文件中,将小李庄火车站周边地区定位为“服务郑州南部片区的城市次中心”,提出要建设“站城一体化”特色发展区,充分考虑和满足铁路部门和郑州市要求,力求达到双赢。
专家告诉记者,一个区域要想成熟发展,定位、景观、交通的区位因素缺一不可,在该区域西北侧,有“十七里河”滨水及周边绿化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区域东南侧,“潮河”及恢复新建的“新开元寺”将成为地标性的开放空间资源。除此之外,管城区规划的世界级少林开元盛世文化产业园文旅项目,正位于小李庄站的研究范围之内。
交通方面,根据招标文件,区域不仅处于四条高速路的合围,还具备2~3条地下轨道站,同时,招标文件还要求中标单位在规划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确定自行车道的类型、线路,公共步行系统应与居住区的步行系统、车站、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紧密结合,建立完整、连续的步行系统。
“有绿化、有滨水带,还有次中心的定位和地标,如果规划顺利推进,未来势必将带动管南片区‘旧貌换新颜’,成为城市一个亮眼的发展点。”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交通枢纽”一直是郑州这座城市最闪光的名片,在未来,小李庄站几乎要承担郑州所有的普运列车,规模与功能不容小觑。
一旦小李庄站与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并驾齐驱,在未来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同时,必将带动周边城建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