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要闻 > 正文

从草房、瓦房到两层小楼 河南一山村小学华丽蜕变

从草房、瓦房到两层小楼 河南一山村小学华丽蜕变
2018-12-21 10:46:32 来源: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

“谁能想到,改革开放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咱们这座山村学校变化这么大!”采访中,64岁的退休教师陈心合反复说起这句话。

12月19日一大早,迎着寒冬凛冽的北风,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平顶山市舞钢市杨庄乡的长岭头小学。顺着蜿蜒但平整的山路前行,很远便看到两层浅绿色的教学楼矗立在山脚下,琅琅读书声和欢笑声夹杂着传来,使山中有了丝丝暖意。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俊生 见习记者 王佳宁 实习生 王向宇

土坯房、茅草顶变两层小楼

2003年,新的长岭头小学校园建成,共有二层楼、六间教室,每间教室都安装了两台吊扇、八盏日光灯,摆上了标准化课桌凳,校园地面全部硬化;打开饮水机水龙头,就能喝到热水,还拥有了能供20人上课的电脑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虽然我们与城市的学校还有差距,但是跟以前相比,已经是天翻地覆了。”陈心合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是长岭头小学的学生,后来在该校教了49年书。

长岭头小学1952年建校,为了让孩子们有个教室,村干部带着村民们建起了几间土坯房。桌椅是用长木板拼成的,茅草屋顶下雨漏水、刮风漏风;夏天热,师生们就把黑板和桌椅搬到树林里或河堤上上课;冬天冷,学生们只能从家里背来柴火,边烤火边上课……1987年,村民们凑砖添瓦,在原土坯教室的位置,又重建了四间红瓦房作为教室。

“学校从草房到瓦房再到楼房的变化,让我们心里都乐呵呵的。”长岭村村主任崔得福告诉记者。

“学生不用看天上学,老师省心多了”

回忆起过去,陈心合说,老师们不仅身体累,一个人带好几个班,心理负担也大,因为很多学生住得远,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在长岭头小学的东西两侧,有两条河流并行流过。下大雨的时候,为了避免出意外,学校只能放假停课。

李万军是长岭头小学校长。2013年,他和妻子刘延利刚来任教时,“感觉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心里凉了半截。”夫妻俩原来是骑自行车去学校,山路不好走,骑一段推一段,后来换了辆摩托车,每天还是要在路上花费两个小时。

李万军说,学校条件好了之后,专门为支教老师布置了宿舍,解决了老师们长期以来的往返问题。同时,从1998年开始,长岭头村相继修了柏油路和水泥路,又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几座桥,学生不用“看天上学”了,老师们也省心了很多。

“孩子们变得更加活泼了”

上午10:20,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就从教室里跑出来,有的在树下跳皮筋、跳绳,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操场上嬉戏奔跑,原本安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哪儿有操场、乒乓球台?现在学生们有了这么大的活动场地,一个个都喜欢得不得了!”陈心合说。

在长岭头学校的仪器室里,地球仪、天平、圆规等教学工具摆满了架子;图书室里,1000多册书籍琳琅满目;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上;孩子们表演的舞蹈节目,已连续五年蝉联杨庄乡文艺汇演一等奖……

今年46岁的王献伟曾在长岭头小学就读,后回校任教。他说,跟以前只学语文、数学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学生明显有更强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性格也更加活泼了。

李万军表示,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推出,让山区义务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而素质教育不仅让山里娃娃接触到了更全面的教育资源,还让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起色。这些年来,先后有近20名学生考上大学,还有两名读了博士。

标签: 河南 小学 变化 改革

(责任编辑:new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