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要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市长张建慧:从六方面着手下足“绣花功夫” 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市长张建慧:从六方面着手下足“绣花功夫” 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2019-03-15 09:16:01 来源:东方今报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消除绝对贫困,全面迈入小康。近年来,商丘市在脱贫攻坚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2020年在即,脱贫攻坚在加速推进,2019年商丘市准备怎么干,来确保目标完成?今年两会期间,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市长张建慧。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甘肃、河南三个代表团审议时,都提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依然是两会热点话题,请问张市长,商丘市在脱贫攻坚方面是如何做的?

张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甘肃省代表团、河南省代表团和福建省代表团审议时分别就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脱贫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近年来,商丘市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攻坚重点,组织开展了“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和“四项工程”,下足“绣花”功夫,采取对口帮扶、政策支持等多项措施,打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商丘市有22.33万户、60.2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其中2018年,全市实现了18.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5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6个县全部达到摘帽标准。目前全市还有贫困人口3.24万户、7.12万人,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1.51%下降到2018年的0.93%。

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至不足1%

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农村巨变看得见

记者:脱贫攻坚连着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商丘的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建慧:通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不仅大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更促进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得到增强,完成4580个建制村和216个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全员培训,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软弱涣散村得到明显整治,基层党员队伍得到壮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水平得到空前增强。

干部作风得到有效转变,商丘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813名、驻村工作队2350个、帮扶责任人43513名,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扎根基层,苦干实干,推动党和政府的各类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干部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改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农村整体形象发生巨大变化,以开展“四美乡村”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贫困村“九大工程”和贫困户“六改工程”,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和贫困户居住生活条件,所有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培育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农村危房基本消除,达到了美丽乡村标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脱贫攻坚,广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高,办实事、求实效,培养了一大批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员干部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实感受到党员干部真心为民、勤政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发展、想路子,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农村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商丘市建成光伏扶贫电站946座,每月平均向农民返还电费644万元,建成扶贫车间806座,开发永久性公益岗位7.85万个。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民群众身上,残疾证、慢性病卡应办尽办,因学致贫现象得到消除,农村危房基本消除,实现了签约医生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一大批农村长期信访问题得到解决。

群众精神状态空前饱满,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在农村地区开展,孝善敬老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农民群众争相脱贫致富的劲头持续高涨,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从六方面着手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

记者:2020年,我国要消除绝对贫困,全面迈入小康。这也就是明年的事儿,脱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2019年,商丘市准备怎么干,保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张建慧:2019年,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坚定必胜的信心和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更加注重政策落实。切实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继续将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重点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破解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非贫困村的整体提升。突出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在道路、村室等方面重点推进,统筹健康、金融、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支持,加大对非贫困村各类帮扶力度。统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发展,落实好普惠性政策,注重提高非贫困户的满意度,营造和谐的脱贫氛围,确保高质量脱贫、均衡脱贫。

三是更加注重以业带贫。下大力气抓好扶贫产业发展,努力做好“五个一批”,即:谋划实施一批产业扶贫项目、打造一批产业扶贫基地、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带贫龙头企业、培训一批致富带头人,让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增强持续脱贫新动能。

四是更加注重特殊贫困群体的帮扶。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减少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尤其是对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大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是脱贫攻坚的突出难点,摸清底数,动态管理,加强综合性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低保、特困救助、基本养老、扶贫助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途径为特殊贫困群体提供兜底保障。

五是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强化典型示范,推广“爱心超市”等多种方式,结合贫困户发展需求,开展脱贫星级评定、脱贫励志奖评选,实施务工奖补和产业奖补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六是更加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重点推进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等增收措施;引导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培育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和清扫保洁长效管护机制,继续实施实施“厕所革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四美乡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建设适应现代生活、体现乡土风貌的美丽乡村。

记者张英 米方杰/文 沈翔 李新华/图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