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发端于河南邓州农村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该工作法3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四议两公开’不是哪个人创造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时代创新、群众创造的结果。”南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州市委原书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主要创始人刘朝瑞说。
“现实逼出来的办法,问题逼出来的创新”
时隔多年,刘朝瑞忆起本世纪初年的“三农”困局,仍然记忆犹新:农民负担过重,上访问题突出,干群矛盾严重。农村基层党组织已经到了“无能为力”的地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村“两委”相互推诿扯皮,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弱化。
“是现实逼出来的办法。”刘朝瑞在回答邓州如何创造性地提出“四议两公开”时直言,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创新。
“我们说的大事,和老百姓认为的大事对不上号。”刘朝瑞说,在老百姓心里,儿女结婚、卖山货、宅基地就是天大的事,可是当时基层干部在认识、思路、办法上还是老一套,和时代脱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邓州农村“破土而出”。作为亲历者,刘朝瑞的解读更为深刻:其核心是民主决策,通过党内外群众的广泛参与,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民主管理的内容具体化、程序规范化,又加强了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016年,邓州市团结中路旧城改造,花洲、古城两千余套房屋涉及拆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两个街道办前前后后召开500余次会议,涉拆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房屋、附属物征收及安置房选址、建设,全程参与审议、决议。短短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300余套房屋的征收任务,拆迁效率大大提高,新团结中路也提前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解决问题是关键。”刘朝瑞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实践的工作法,是协商民主的工作法,让基层干部学会了按程序办事,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公信力。
“不是教会我们开几套会,而是教会我们一个办法”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涉及部分村民的事项,工作又该如何开展?
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蓝本,结合农村实际,邓州市针对只涉及一个村民小组的工作事项,创新推出“一提二审三通过”程序,即村民小组理事组提出实施意见,村“两委”审查同意,户代表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决议通过,提高了议事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
郑万高铁,万众瞩目。按规划,高铁将从邓州市小杨营乡东楼村第五村民小组的耕地穿境而过。五组有37户191人,涉及征地的有7户43人,围绕近25万元的补偿款如何分配,大家意见不统一。
一种意见是,把征地款及青苗补偿款一次性补给这7户,后期不再参与分地;另一种意见是,把青苗补偿款分给这7户,而把征地款全组村民平分,等来年调地时,全组按人均再给这7户分地。
五组村民中,多数人支持第一种意见,但涉及永久性占地的7户群众,则大多认可第二种意见。村小组理事组考虑到农村土地政策,以及7户群众的后续生产生活,也倾向于第二种方案。
五小组理事组和党小组决定,先逐户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再将第二种意见提交给村“两委”审核。村“两委”再走访部分农户征求意见,并重点审核方案是否符合上级政策、法律法规等。在第五村民小组会议上,方案全票通过。
2016年,邓州市综合运用“四议两公开”和“一提二审三通过”工作程序,将239户拆迁安置任务细化分解,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征地任务。
“‘四议两公开’不是教会我们开几套会,而是教会我们一个解决棘手问题的办法。”小杨营乡党委书记郑小涛说,“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同时保护少数人的权益,这才是协商民主的要义,也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精髓。”
“不尊重民意,不公开程序,不沟通充分,干工作就是‘出力不讨好’”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诞生于农村,以其完整的逻辑内涵,显著的实践效果,焕发出勃勃生机。“脱胎”于此,在城市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征求社区建设意见,社区“两委”提议、相关单位商议、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和实施情况公开,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着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绿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国家首批商品房小区,优美的环境,精致的建筑,曾让居住于此的人们颇为荣耀。然而,时过境迁,这个有着诗意般名字的“明星”小区,也逐渐变得凋零。垃圾随处见,车辆沿路停,绿地变菜地……绿云小区的“烦恼”在城市中并不鲜见。
“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哪个问题突出就优先解决哪个。”郑州市二七区淮河路办事处绿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丽琴说,老旧小区改造迫在眉睫,“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大显神威。
依照工作流程,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人员、党员代表、业主委员会、设计公司“四方协同”,挨家挨户征集意见。社区党支部汇总各方意见,拟定初步方案,交由社区党员代表、社区居委会审议。
绿云小区老年人较多,街道办提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没想到“好事”却遇到阻力。“大家对服务中心的性质和服务内容有所误解,以为会侵占个人利益。”罗丽琴说,通过耐心讲解,大家了解到,除了日常膳食配送和日间照料外,空余时间还是大伙儿的活动场地,态度随之转变。
“起初,有些商户和居民对改造方案不满意,甚至拍了桌子。”罗丽琴说,改造前后的大事小情都让大家讨论,累计征集意见建议800余条。“反复磨合的过程虽然颇费周折,但结果令人满意。”
现如今,绿云小区居民自发参与小区管理的热情不断高涨,物业费收缴率由不足一半,提升到95%。居住环境好了,不少搬出去住的业主又搬了回来,小区二手房价格也有明显上涨。
“不尊重民意,不公开程序,不沟通充分,干工作就是‘出力不讨好’。”淮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秦召玉说,过去干部一边干着活,一边挨着骂的事没少发生。
在居民需求多元化的城市社区中,“一征三议两公开”的意义已经不是单纯的决策议事机制,同时也成为街道、社区党组织教育、引导党员的机会,无形之中提高了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在河南,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基层干部遇到“大事儿”,第一个念头就是启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最初的不会用、不敢用,到主动用、自觉用;从过去村民“想参与没渠道、想管理没资格、想表达没人听、想监督没办法”,到现在充分享有村民自治的权益。
“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基层干部正在学会用民主的办法来凝聚共识,作出决策。
一位基层干部表示,重大事项不经过“四议两公开”,不仅群众不答应,党员不答应,干部不答应,就连来投资的老板也怕项目进度受影响,纷纷要求“先上会,再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