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要闻 > 正文

强势复苏!清明小长假河南旅游市场接待游客1566.33万人次

强势复苏!清明小长假河南旅游市场接待游客1566.33万人次
2021-04-06 11:39:47 来源:映象网

看牡丹、赏樱花,踏青游热潮涌流;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红色游特点鲜明。4月5日,映象网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清明小长假期间,游客出游意愿高涨,全省迎来今年旅游旺季的第一个高峰。

假日期间,全省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1566.33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9%,旅游总收入为75.77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5%。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红色游成重要主题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随着全国上下学党史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传统,红色旅游成为假日一大亮点。

大别山老区新县各红色景区游人如织,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祭拜团队接连不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均迎来客流高峰,日进场游客超过5000人次。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刘青霞故居、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吴焕先烈士的怀表、焦裕禄纪念馆里的“大窟窿”藤椅、红旗渠纪念馆中平淡无奇的“炸药箱”等革命文物,焦作市莫沟的红色文化记忆馆、孟州市槐树乡“红色岩山”的抱朴守正亭、西岭守望园、沿街大型彩色手绘革命战争年代壁画等革命题材景观,吸引了众多亲子游家庭。

省文化馆微信平台直播“红色的追忆”清明诗歌朗诵音乐会,河南非遗工作者创作泥塑、剪纸等精品力作,以传统工艺再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受到广泛关注。

节会活动集中举办 踏青赏花掀起热潮

全省旅游核心郑汴洛展现实力担当,从4月1日起,郑汴洛联手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设计串联“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10条黄金文旅线路,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

4月3日,2021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主题,举办 “宋韵清明·文化开封”“慎终追远·缅怀英烈” “一城宋韵·春风十里”等35项活动,让四方宾朋深切感受到清明文化的魅力。

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推出 “牡丹之歌”首届牡丹诗词大会、“文旅都市圈·相约洛阳城”区域联动、“研学洛阳·读懂中国”东方博物馆之都、“唐妞带你游唐宫”等20多项文旅活动,在继续执行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外地车辆不限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特殊群体免费游等“三不一控一免”惠民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了年票景点增范围、公交车辆增班次、来洛赏花有“牡丹号”专列、乘坐地铁有折扣、假期停车不收费等“两增两有一不”惠民措施,吸引了大量省外游客。

重点景区龙头作用凸显,云台山景区通过举办汉服花朝节、汉潮之夜等活动,景区投放的近60万株鲜花打造的“万亩花海”,有效提升市场声量,吸引游客生产了大批自媒体产品,景区官方抖音号连续多日登上抖音旅行榜前三甲。节日期间,云台山接待游客13.32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15.36%;旅游收入1367.21万元,比2019年增长11.76%。

建业电影小镇接待人数较去年清明节接待量增长300%。老君山景区“锦绣峰林 云上花开”仙山花海节出现雾凇云海奇观,引来各方游客纷纷拍照打卡。银基动物王国推出“春之声盛典”,游客在和老虎、狮子等动物互动之外,还可以欣赏到杨丽萍舞团的《雀之灵》《云南鼓舞》表演。

芒砀山景区在清明假期期间精心为游客准备了浓浓的具有汉文化特色的演出。河南博物院推出“杏花春雨——华夏古乐辛丑清明专题赏听会”,省少儿图书馆组织“童悦之声”清明节特辑——诵读《清明的雨》,让游客耳目一新。

优化产品供给 新型业态持续升温

乡村旅游迎来高峰, “回老家、探亲友、住老院、吃农家饭”成为节日一大特色。新县田铺大塆、西河湾、奇龙岭等乡村景点繁荣有序,周边短线自驾客流不断,老家寒舍、木槿山岗、水塝院子等主要民宿点入住率达80%。

栾川县乡村旅游点全面复苏迎客,陶湾静水山居、重渡沟民宿集群等近100家精品民宿,入住率达87%。经对50家精品民宿统计,4月3日至5日累计接待游客2350人次,营业总收入110.79万元,其中客房收入36.24万元,餐饮收入37.79万元,其他收入35.97万元,平均出租率为60.9%,平均房价为424.17元。

自驾游受到游客青睐,假日期间,我省“一核三山”地区受到山东、江苏、湖北等省自驾游团队的青睐。文旅消费点亮夜经济,河南省文化旅游消费季暨第五届河洛文化大集围绕“文创新天地”“网红打卡地”“文旅体验地”“夜经济集聚地”四个主题内容,全面展示全省及洛阳都市圈文化旅游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等,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融合碰撞的魅力,点亮古都夜八点。

开封推出“国际灯展·赏灯清明”、万岁山大宋武侠城夜游、大宋御河水上巡游等众多夜游活动和演出,丰富景区夜游、夜间演艺、夜市观光、夜间商圈等业态,释放“夜经济”活力。(记者 阮海峰)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