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要闻 > 正文

郑州:人才高地动力足 栽树纷引凤来栖

郑州:人才高地动力足 栽树纷引凤来栖
2021-09-28 09:20:35 来源:郑州日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河南大学郑州校区近日正式启用,这不仅对增加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影响深远,也是郑州打造人才高地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支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五年来,郑州高标准谋划建设中原科技城,实施系列“人才新政”,吸引越来越多的“金凤凰”前来筑梦。

广泛集聚科创人才,以人才优势塑造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用好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政策,实行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打造适应高层次人才需要的人地引育机制,推广“十万码农”培养模式,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大规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让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成为郑州发展的一张“王牌”。

强化“重”才之策 持续释放人才虹吸效应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作为郑州站位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中原科技城聚焦人才、项目集聚,探索形成“双招双引”双轮驱动新模式。

“挂牌成立以来,中原科技城累计引进各类优质项目143个,总投资超1600亿元,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8人,初步形成以人才为核心的高水平科创项目规模集聚之势。”樊僧健代表说,持续释放郑州的人才虹吸效应,需要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同时,重点用好中原科技城的人才政策,以新机制、新生态、新服务,确保扶持政策落地,优惠措施落实,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郑东新区要发挥跨区域合作优势,强化与北师大、华中师大、华东师大等名校合作,促进人才的交流、引进、培养;要做好本地人才提升培训工程,实施高精尖人才引领,名师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等人才工程,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要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实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王新代表认为,郑州要以人才工作一件“事”服务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入推行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优流程、增服务、加速度,通过“一窗、一网、一次、一日”服务,推动线上线下、纵向横向多线联动,努力打造人才服务高地。“一窗受理”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专窗、建立绿色通道“365天不打烊”;“一网通联”在政务服务网和“郑好办”APP上线30个人才一件“事”便捷通畅。“一次办好”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一日办结”跑出人才服务的加速度。

陈勇代表表示,金水区将锚定建设国际(中部)人才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从人才发展全要素出发,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体系;出台建设创新研究平台、加强生活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等具体举措,推出市场化标准认定的“金水英才”和“金水优才”,同时实施政策落实流程再造,实施“金小二”全程高效服务,跑出政策兑现的“加速度”;建立“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贯通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向人才倾斜;完善人才服务十分钟生活圈,推动人才服务一“码”通办,让更多的人才想在金水创业、敢在金水创新、能在金水赢得成功。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创新高地必然是人才高地。”陈红民代表表示,二七区持续强力推进“双招双引”,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企业运作等引才方式,鼓励和推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技术研发中心、院(博)士工作站等,不断增强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强引擎。同时,瞄准“人才+平台”互动孵化,搭建“产业+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依托黄河科技学院“U创港”、马寨产业集聚区科创中心、双创中心等重点平台载体建设,量身定制人才引育“菜单”,通过科技攻关、资源共享等方式,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以最优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打造凝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新高地。

增强“育”才能力 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扩量提质

全国各地正以强烈的紧迫感做好人才引育工作。郑州要增强“育”的能力,加强“双一流”学院学科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扩量提质,培育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刘秋珍代表认为,登封市要主动对接郑州市“大院名所引进计划”,鼓励企业、政府部门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常态化项目合作、全方位智力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吸引集聚人才,鼓励各类企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建立登封籍本土人才库,定期组织登封籍专家人才回登考察、调研、讲学,鼓励其回乡投资创业、建设故乡,把人才的智力和智慧充分激发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抓好本土育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建立本地人才培训机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产教深度融合,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樊福太代表说,经开区将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和双创载体建设,以产业导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用好政策引才,聚焦重点人才群体,提供更加精准、更广覆盖、更加高效的政策支持,当好人才“后勤部长”。要开辟路径育才,推进政府、学校、社会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力争五年内,引进培育1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集聚1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000名精英骨干人才,引培1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为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提供支撑。

“围绕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切实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期待。”马要青代表表示,管城区近年来出台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企业落地、奖补激励等48条举措,为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和培育打下基础。

祝启发、何瑞强代表认为,要提升人才育成效应,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就地取材、着重培养“身边人”,打造稳固的本土人才金字塔。要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我市教育资源,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大规模培育科研型、技能型人才,造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和“大国工匠”,真正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高素质劳动力、高层次人才优势。

提高“引”才水平 创新“人才+资本+场景”项目保障体制

郑州要提高“引”的水平,实行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创新“人才+资本+场景”项目保障体制,创新以引平台、引高校、引科研机构为主攻方向的人才引育机制,把引项目、引资金与引人才统筹起来,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留住人才,着力把郑州打造成为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新型研发机构不仅能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对打造创新“梦之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永清代表说,他所在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了国内外高端人才,围绕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应用开展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为郑州市产业强链补链提供助力。通过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高新区聚集科研人员890名,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覆盖多学科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赵晨阳代表表示,上街区要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认真落实好“一个计划”“六项工程”“三种保障”,通过政策引导,让人才成为助推上街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争取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平台落地布局,同时抓好现有的创新创业平台提质升级,提升平台聚才能力。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借智发展路径,通过开展产学研对接、“双招双引”及“百千万”工程,引导企业采取成果转换、“候鸟式”聘任、技术合作等方式,丰富引才引智渠道。

刘喜宗、曹可艳、王慧娟代表认为,围绕人才培育、引进、评价、待遇、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创设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引平台、引高校、引科研机构为主攻方向的人才引育机制,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武建玲 党贺喜 赵文静 孙志刚 覃岩峰 李晓光 史治国 王译博 刘伟平 王思俊 刘地 卢文军 谢庆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