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要闻 > 正文

河南两会|助推发展献良策 情系民生建诤言

河南两会|助推发展献良策 情系民生建诤言
2022-01-06 09:22:26 来源:郑州日报

昨日下午举行的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9位政协委员围绕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双减”落地见效、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建肺腑之言,献有识之策。

四个方面发力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并强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如何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针对我省存在的研发投入与经济大省地位不匹配、平台载体与先进制造业强省要求不匹配、创新生态与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不匹配、高端要素与人口大省优势不匹配等短板,朱彤晖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会提出建议。

朱彤晖建议,加强省市财政科技投入统筹,切实把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投入热情;鼓励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

如何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朱彤晖认为,应紧抓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契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高质量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高标准创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发挥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实验室作用,创建国家实验室或分支机构。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很重要。朱彤晖建议,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支持科技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针对优化科研体制机制,朱彤晖建议:进行科研管理创新,推动重大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一体化配置,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

发展智慧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我省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配套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不成熟等问题。

如何补上短板,推动我省智慧农业发展?赵洪勋委员代表民革河南省委会提出建议。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赵洪勋建议,大力推进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加大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5G网络在农田建设项目上的推广应用,加强农田防洪排涝智慧化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加强智慧农业发展配套机制建设,推动协同创新。”赵洪勋建议支持省内涉农高校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培养智慧农业复合人才;创建智慧农业产业集聚区或农创园,支持有资金、有技术、有需求的企业、科研团队或精英人才到集聚区或农创园创新、创业;成立河南省智慧农业产业发展联盟,促进行业之间信息融合、项目合作、经验共享。

赵洪勋还认为,应该增强财政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精准性,通过设立数字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好数字农业发展奖补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等,为农业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财力保障。他还建议,加大制定智慧农业标准相关领域科研力度,支持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智慧农业统一标准体系,为加快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标准力量。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

人才生态是区域核心竞争力,育才、引才、用才,关键在留住人才。近年来,我省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服务保障政策,营造了较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但细化落实政策要求,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确保人才育得出、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必答题。

省政协委员吕国范代表河南省无党派人士建议,在细化明确我省统一执行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和服务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支持各省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宽松的人才标准和不低于省定水平的服务保障措施;升级“中原人才网”,核发高层次创新人才“智汇中原卡”,形成人才服务“一张网、一卡通”;集成省市“人才政策清单”,重塑和再造人才服务保障事项审批流程,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保障网络化便捷化。

吕国范还建议,因人制宜、适度调整高层次创新人才学术兼职政策;申请在河南设立全国学会及其办事机构;支持省实验室、省科学院、“双一流”大学、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团体、科研院所、一流大学深度合作;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子女入学入托自主选流程化,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医疗保健全链条可优选。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推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最具活力、创新力和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核心增长极。

对于加快推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省政协委员章锦丽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建议,在刚刚出台的《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基础上,加快制定《河南省数据条例》等相关法规,强化数据标准、治理、安全、应用等方面的闭环管理,理顺全省数据共享协同机制,实现数据信息“一网统管”,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和“一网通办”效能,打造数字经济高效发展所必备的“数据通、业务通、系统通”政务环境。

章锦丽建议,落实企业减税降费、土地支持政策,加大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降低数字化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建设中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积极引进首都外迁央企总部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支持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芯片制造等产业发展,强化和延伸基金、外包、配套产品等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产值规模和创新能力。

“要加快我省数据信息交易中心立项审批建设,加大数据要素流通制度供给,构建标准规则体系。”章锦丽认为,应依托数据信息交易中心统筹数据要素交易和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市场综合监管机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深化政产学研跨界合作,强化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型人才供给。

促进河南自贸区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河南自贸区自2017年4月正式揭牌以来,累计下放455项省级管理权限,完成159项总体方案任务,形成43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引领中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蔡根喜认为,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方面,河南自贸区还需要继续发力。

蔡根喜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会建议,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自贸区空间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将郑州航空港区纳入河南自贸区范围,加快设立河南自贸区扩展区域,支持全省符合条件的经开区、高新区等申建河南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强化跨境投融资管理,提升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简化外债和境外放款登记管理,扩大新的政策红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强化要素资源集聚,加快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打造良性可循环的产业生态,放松人才流动限制,简化签证办理流程,放宽签证政策,创新外资监管,落实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监管制度定位;强化数字技术管理,搭建数据共享创新服务平台,应用、推广“电子商务网络”,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公共信息的交流共享,建立统一联网监管系统,实现跨境投融资的资金动态管理和用户画像实时管控,提高通关效率,减少企业通过不同方式重复提交材料,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管理效率。

做好“加减法”

让“双减”落地见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炉。省政协委员李明煜认为,我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明煜分别针对政府、学校、家长提出建议,希望有关各方共同做好“加减法”,让“双减”落地见效。

“政府层面,要欲立先破,加强监督力度。” 李明煜建议严格督查中小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充省级示范性高中规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搭建平台,确保各种实践基地、培训基地、社会各类展馆等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学校层面,要纠偏正源,更新教育理念。” 李明煜建议更新教师评价体系,不唯分数,不唯升学率,为老师减压,学校在作业辅导延时外,增加美育、体育、劳动等社团,让学生自主选择,改变作业评价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学兴趣和学方法,注重启迪学生心智,培养思维能力。

“家长层面,要放平心态,增强责任意识。” 李明煜建议家长改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放下焦虑情绪,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2021年7月,我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降雨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雨量强度之大历史罕见。灾情发生后,全省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省政协委员魏险峰认为,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上。

魏险峰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建议,加大宣传教育,推动安全知识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水平,进一步强化应急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建设从省到村的五级应急物资储备和生产生活保障体系,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应急资源、应急管理“一张图”,根据不同地域及路段,科学设定防洪标准,形成沟相连、渠相通的网络,同时组织专业力量对全省地质、河流安全隐患进行普查,建立项目安全隐患评估审核整改机制;统筹安排资金,加大对受灾地区交通、学校、医院等公益类项目的支持力度,适当调整地方匹配资金的额度比例,减轻受灾地区财政压力;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促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绿色金融发展稳步向好,支持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初显成效。

如何进一步促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省政协委员李高建认为,应健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担保机构,为绿色金融贷款提供质押;由财政出资建立绿色金融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提供风险补偿、贴息、奖励、应急转贷等政策支持。另外,建立绿色产业项目名录库,入库产业企业项目由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发放的绿色金融贷款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支持,有效降低绿色产业项目融资成本。

李高建还提出,要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确保企业信息收集、披露规范统一和高度透明,便于银行获取公开透明的绿色产业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随着绿色金融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我省应积极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复制推广业已形成的有益经验,主动引导投资结构转型升级,降低经济发展对高碳行业和‘两高’项目的路径依赖。”

坚持“六个聚焦”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河南是中医药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省政协委员黄红霞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建议,河南肩负起“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坚持“六个聚焦”,从中医药大省迈向中医药强省。

聚焦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和治理体系,依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南阳等市制定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将中医药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聚焦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健康服务,加快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完成县级以上中医院达标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提档升级。

聚焦解读原理和讲清疗效,加强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加强中医药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重点筛选推广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

聚焦增强人才支撑保障作用,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实施“仲景人才工程”,改革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评选表彰一批中医药杰出人才。

聚焦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四大怀药”“八大宛药”等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持续提升豫产中药质量。

聚焦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仲景文化等中医药文化精华精髓,建设医圣祠文化园暨张仲景博物院,并推动纳入国家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和中医药博物馆事业统筹建设。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赵文静 张竞昳 李爱琴

(责任编辑:news007)

为您推荐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