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省
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96%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今年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关键词:稳经济 支持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建成运营郑州南站、郑济高铁郑濮段。建成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加快安阳机场建设,开工商丘机场。开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郑州西水东引工程。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资金需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储备总量和质量,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释放消费需求,壮大新型消费,培育时尚消费,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首店经济、夜经济,打造消费市场新地标,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鼓励分阶段精准投放消费券,开展特色消费促销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壮大市场主体,深化“万人助万企”,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力争市场主体规模突破1000万户,新增10亿级以上龙头企业25户、上市企业20户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0户,“十四五”期间突破3万户。
关键词:灾后恢复重建
推进住宅小区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
全面完成农村倒房重建,加快集中安置区住房建设,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年底前全部搬迁入住。修复提升防洪抗灾工程,维修重建受灾地区农村供水及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保障供水安全。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开展易涝积水点综合治理,提标改造地下空间防洪排涝设施,科学实施、系统管理,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经过3年努力,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
构建重大创新平台,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创建国家实验室或分支机构,鼓励企业和高校建设产业研究院。激励企业大胆创新,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6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00家。
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整合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建立高端人才举荐制度,新建20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制,营造尊重创新创造浓厚氛围,让创新成为新时代河南最鲜明的标识。
关键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增5G基站4万个
做强先进制造业,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传统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力争“十四五”末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通生物医药与康养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聚焦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做优现代服务业,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30家左右全国领军型物流企业,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示范区。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一批文旅文创融合项目,培育壮大沉浸式文旅等新业态。
做实各类开发区,力争新增2个规模超千亿元,5个超500亿元的开发区。
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大力推动数字河南建设,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新增5G基站4万个。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高水平规划建设郑州都市圈
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领军企业。加快构建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完善开放门户功能。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建设人文、生态、智慧、时尚的现代化都市。加快打造创新、先进制造业、开放、人才“四个高地”。提高城市首位度,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能力。
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协同,高水平规划建设涵盖“1+8”省辖市、总面积5.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0万的郑州都市圈,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发展格局,力争“十四五”末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改革,支持县(市)依托开发区培育主导产业。新增城镇农业转移人口150万人。
注重城市文化,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20万套,有效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启动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确保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关键词:改革开放
支持郑州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
提升开放通道优势,积极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打造卢森堡货航亚太枢纽,加快中原龙浩和中州航空等货航企业发展,支持建设使用一批双向贸易平台和海外仓,开辟更多国际航线,创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组建河南国际陆港集团,拓展至欧洲、中亚等国际千线物流通道。
拓展开放平台新空间,健全自贸试验区2.0版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申建扩展区域,建设一批开放创新联动区。推动综保区提质增效,提升9个功能性口岸发展效能。支持郑州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推动中邮航空第二基地落户。强化国际合作,开展精准招商。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建省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建设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60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深化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抓好医药卫生、价格、电力等领域改革。
关键词:生态环境
规划建设一批调蓄工程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完成9000亩湿地修复,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帮扶,启动新一轮迁建,确保黄河安澜。强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实施防洪影响处理后续工程,规划建设一批调蓄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垃圾分类、“限塑”行动,建设“无废城市”。
关键词:民生
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专业就业40万人,新增技能人才240万人。
加强社会保障,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三孩政策配套措施,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7所高校11个学科建设国家“双一流”,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持续做好“双减”工作。
建设健康河南,坚持常态化防控,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适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设省体育综合训练中心,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
传承创新发展优秀文化,新建河南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书香河南。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民落实法治河南建设规划,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继续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
关键词:风险隐患
健全覆盖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
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防汛救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迅速查漏补缺,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评估,提高安全建设标准。健全覆盖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培训演练,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健全省级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功能,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一张网”“一张图”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全灾种”“大应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做强省级区域性救援基地和骨干专业救援队伍。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肖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