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记者从郑州市政府办公厅获悉,郑州市下发《郑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按照该规划,郑州市将建设“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引领带动郑州市的创新协调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到2025年郑州市
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9个
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0家
科技型企业达20000家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0亿元
【家底】
全市有近120万名在校大学生,居全国第三
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有65所普通高校、134家科研院所;119.83万名高校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居全国第三位;2922家高新技术企业,7846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方面,郑州市共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3680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6个,新型研发机构43家。
2020年,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276.7亿元,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50224件和16.7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2.8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0%。
【目标】
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科技型企业2万家
按照规划,到2025年,郑州市力争在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实现新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9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0家,科技型企业达20000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在优势产业领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
支持郑州大学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平台
郑州市将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打造国家实验室“储备力量”。
同时,郑州市将支持郑州大学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平台,鼓励高校院所牵头谋划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量子信息技术基础支撑平台、优势农业种质资源库、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打造高能级特色创新平台
在隧道掘进装备、超硬材料、作物育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将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器(MEMS)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黄河水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华为、阿里等行业龙头企业在郑建设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提升高校院所创新能力
郑州市将深入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鼓励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创建一流学科、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设立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等地方特色产业学科。
省科学院建成国际知名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
郑州市将把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作为建设国际知名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打造贯通产学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示范带动全市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加快省科学院在空间布局、人才机制、政策服务、创新体系、金融资本、管理队伍等方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推进。面向全国集聚创新要素,放眼全球开展科研合作,打造集聚一流创新团队的人才中心,建设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打造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打造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郑州市将推动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工程化试验平台;优化完善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办法,推行“研究院+运营公司”建设运营模式,进一步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
场景建设驱动企业创新
郑州将支持企业组建场景创新实验室,围绕氢能源汽车电池、智能传感器、北斗+时空大数据、区块链金融安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开展场景实测,验证商业模型。推进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应用、智慧城市等领域,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举办场景大赛、场景发布大会、场景技术论坛等活动,引导优质创新型企业发挥自身技术创新优势,参与创新场景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建设中验证成功的创新产品(服务)在全市推广,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