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10年远超甲肝,死亡率连续15年超过甲肝。
近年来戊肝病原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有很大进展。鉴于医疗单位对戊型肝炎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迫切要求,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特组织专家经大量研读讨论,形成《戊型肝炎防治共识》。
9月20日,由河南省抗感染培训班牵头,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承办,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的河南《戊型肝炎防治共识河南发布会》在郑州举办。
大会主席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医学博士康谊现场发言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长宇教授现场解读防治共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周永健医生现场发言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一科
赵小丽医生现场发言
河南省疾控中心计免所实验室主任
郭永豪博士分享河南省内戊肝流行趋势变化
《2022戊型肝炎防治共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庄辉及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主任徐小元牵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首席专家何剑峰等专家参与讨论及编制成文,围绕戊型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预防手段、临床表现、检测、诊断及治疗手段等多方面诠释有关戊型肝炎防治的学术信息。
该共识指出,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血液、母婴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其中粪-口传播是戊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由粪便和尿液污染水源造成水型流行;由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生食含戊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内脏或肉制品,以及刀具、案板等厨具生熟不分导致戊型肝炎病毒污染蔬菜和水果等引起的食源性传播。
由于我国戊型肝炎发病率低(约2/10万),从成本效益考虑,对一般易感人群不进行戊型肝炎疫苗免疫,主要是通过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我国将戊型肝炎疫苗定为二类疫苗。
共识提出,对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风险人群,以及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推荐接种戊型肝炎疫苗进行预防。
科普时间
任何传染疾病都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戊肝也一样,通过三条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要注意个人的饮食饮水卫生,避免不洁饮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戊肝疫苗。现有戊肝疫苗的短期免疫效果很好,中长期免疫效果7-8年后也能保持较高的保护水平,而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保护作用或将达到3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