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河南要闻 > 正文

十年来,孟津黄河湿地的鸟类增加了60多种

十年来,孟津黄河湿地的鸟类增加了60多种
2022-12-08 08:24:15 来源:大河网

候鸟迁徙季,河南黄河沿线湿地再度热闹起来,“打尖”的、“住店”的,各种鸟类飞落在黄河沿线。在绵绵邙山的注视下,孟津黄河湿地又迎回了老朋友,也迎来了新面孔。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年时间,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从245种增至310种,新增鸟类65种,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观。

下一步,当地将加快推进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万羽洲”Ⅱ期湿地恢复区、黄河湿地北岸Ⅱ期修复区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

十年来,孟津黄河湿地的鸟类增加了60多种

鸟儿在孟津黄河湿地自在休憩

孟津黄河湿地再度热闹起来

10月下旬,霜降节气,芦荻萧萧,黄河荡荡,孟津黄河湿地保护区再度迎来了候鸟迁徙的高峰期。此后一段时间,大批的候鸟,雁鸭类,鸥鹭类,鹰隼类,不一而足,飞临这片湿地,在邙山与黄河的拥抱下觅食、飞舞。其中一部分,将会选择留下来,在这里度过又一个冬天。

“成群的豆雁正在陆续飞来,一起相伴而行的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中心科研室主任郭准说,他们还监测到了保护区的“老朋友”、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7只。

和鹰隼类一样,黑鹳也是今年越冬期“先头部队”的一员。另外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被监测到的已有60只之多。另外,监测人员还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62只,是近期看到最多的一次。

根据了解,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东西长59公里,总面积17500公顷,其中核心区5100公顷、缓冲区3900公顷、实验区8500公顷。

保护区处于黄河中游向下游的过渡地带,为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具有地形复杂、水热条件好等特点。保护区存在大量的明水面、河心岛、嫩滩等,孕育了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为候鸟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已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鸟类从245种增至310种

过去十年来,随着湿地内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选择在这里栖息。大片的芦苇、滩涂、沼泽等,成为鸟类藏身、觅食的好去处。

为高标准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当地编制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生态保护性及恢复性规划》。按照规划,采取水生植物栽培、水系连通、生态补水、隔离水带建设等多种措施积极开展黄河湿地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成扣马、台荫、黄河桥、南陈、白坡湿地恢复示范区31000亩。

10年前,保护区记录到鸟类245种。目前保护区鸟类记录已增加到3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等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灰鹤、白琵鹭、大天鹅等54种,鸟类数量达15万余只。

2016年以来,保护区不断发现鸟类“新面孔”,先后发现了河南省鸟类新记录:黑雁,洛阳市鸟类新记录7种:疣鼻天鹅、火烈鸟、草原雕、铁嘴沙鸻、红颈瓣蹼鹬、斑胁田鸡、西方秧鸡。

黑鹳、黄胸鹀、白琵鹭、鸳鸯等珍稀鸟类均以较大种群出现,国家I级保护动物黑鹳数量最多时达到84只(全世界仅存约3000只),国内罕见。

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

如今的孟津黄河湿地,已成为鸟类的生活乐园和沿黄新的绿色生态屏障。

郭准说,下一步,孟津区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来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持续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在黄河沿岸构建“一廊三区七园”生态布局。

为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他们将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快推进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万羽洲”Ⅱ期湿地恢复区、黄河湿地北岸Ⅱ期修复区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

另外,为吸引和保护珍稀鸟类,针对珍稀鸟类集中区域,他们也将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实施鸟类重要栖息地建设项目,修复湿地生态,强化湿地功能,吸引鸟类栖息,为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提供新平台,打造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亮点。

标签: 孟津黄河湿地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