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濮阳 > 文旅 > 正文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一些思考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一些思考
2020-12-05 18:51:57 来源:中国网财经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层面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提前完成,城镇常住人口达8.48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今后一个时期还将继续上升。面对“十四五”开局之际,如何走好中国城市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1]。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指导和战略部署,就如何完善我国城镇化战略,提出如下观点: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深入总结过去的城镇化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扩大内需、提升公民素质以及完善城乡结构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2]通过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国内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发展,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经营城市时期的城镇化建设,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丢掉了差异化风格,一线城市套用国外风格,二三线城市又盲目跟风一线城市,这样省套省、县套县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导致现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最大的问题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千年不变,各个城市除了祖宗留下的仅剩不多的城市遗产、人工雕琢的各类吸引游客的城市文化景观外,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没有自己的建筑风格。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拓展房地产规模. 以建设尽可能多的房源,楼房越修越高、越来越密。三是人与自然不和谐,大量的水泥地坪阻断了地气、阻断了雨水渗透;林立的高楼遮挡了阳光、遮挡了空气对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发展,就要总结。回顾总结过去的城镇化,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否定,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追求新的发展。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核心、建设人民城市是中国新型化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指导理念。“十四五”期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着重实现人的城镇化。一是主体新。以前的城镇化以"城"为主体,见物不见人,兴城不兴业;新型城镇化以"人"为主体,立足于让人首先完成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注重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覆盖新。过去的城镇化实行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新型城镇化则把农村、牧区作为城镇化的主要领域,要求城乡统筹,避免城市单体规模无限扩张,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形成“一市独大”的弊端;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三是内容新。以前的城镇化主要考虑城市建设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则要求产城一体,让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要过上“好日子”,优化和稳定城市产业链条、供应链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多点多极支撑的思路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示要求和国情实际,我认为,“十四五”期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实现城市组团发展,合理控制一线大城市规模,集中发展一批实力强劲、基础完善、分布广泛、区域带动力强的省级二三线城市,推动发展一批县级城市、中心乡镇实现提档升级,构建一线城市、省级城市、县城、乡镇多点多极支撑、宜居宜业宜游、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实现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多元化、特色化,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避免人口过密造成的城市超负、避免贪大求洋导致的千城一面、避免盲目模仿产生的政绩工程,不断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广大人民更好地享受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中国城镇报报业集团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高志勇)

参考文献:

范瑞滨.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J].人民论坛,2017,(06).

(责任编辑:李雨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