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视频:#卡里余额2.5万继续用得再充2.5万#换了招牌经营主体却未变更】杭州的汪女士有一张理发店的储值卡,她说卡里余额有两万五千块钱,最近店家又换了招牌,想要继续用卡,得再充两万五千块钱,她觉得不合理。记者到店里核实情况,工作人员却说:“你用语言的魅力来伤害我!”
新浪微博截图
网友:骗到一个是一个 我没文化我骄傲
网友评论截图
网友:一条蛇钻进水里 穿个马甲就出来了
网友评论截图
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么?
卷款跑路?预付卡“黑名单”或可与信用机制挂钩
新冠肺炎疫情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部分发卡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衍生相关风险。为此,商务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做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预付卡发卡行业和企业风险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辖区内发卡企业经营动态。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建立异常发卡企业名单制度,摸清风险底数,力争将风险控制于源头、化解在早期。
对于服务行业的预付卡问题,社会各界有过诸多讨论,专家也给出很多建议,监管部门实施了一些整治措施,但是预付卡问题并未有所好转,主因就是没有掐住“七寸”。
建立预付卡“黑名单”制度,是寄希望于通过信息预警的方式,提醒公众注意提防这些异常商家,并将其纳入严监管范围,约束其预付费经营项目,以实现有效监管,源头控制,降低预付卡商家的关门跑路风险。
预付卡“黑名单”制度,或可以与信用机制挂钩,对名单内的企业法人、经营者、管理者等,实施联合信用惩戒,限制商业发展,以提高其违规成本。预付卡本质上属于提前消费,消费者充值预付款,商家承诺相关服务,这就是信用合约,但其后商家未兑现承诺,则就属于违约行为,应将其纳入信用污点,以发挥信用机制的警示惩戒效力。
预付式消费乱象频生、套路多多,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一些商家缺乏诚信经营,诱骗消费、霸王条款等消费陷阱大量存在,导致交易显失公平。还有些商家经营不善,被迫关门歇业,无法兑现消费承诺。甚至有不法商家恶意利用预付卡监管漏洞,用大幅度折扣、优惠的手段,诱导消费者大额充值,却随后趁机卷款跑路。各种结果,均令消费者损失惨重,可受困于维权难度大,往往是不了了之。
疫情发生以来,餐馆、健身房、美容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服务行业受到巨大冲击,经营状况惨淡,一些商家支撑不下去,就选择关门、跑路,令消费者的预付卡消费打了水漂。最近一两个月,各地已经出现多起连锁服务机构倒闭事件,涉及到的未消费金额,往往高达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之巨。至于倒闭的小店更是不可计数,虽然客人和预付卡额度不高,但全部算起来,消费者的损失亦非小数。
从市场情况看,使用预付卡模式的企业多为中小微经济体,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可见,需要对发卡企业采取全程监管,设置一定的预付卡业务门槛,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严加约束,落实发卡企业登记制度,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等。如果存在违规行为,则按照规定纳入“黑名单”,在全系统予以通报,并禁止其继续开办预付卡业务,令其在行业内无法生存,从而釜底抽薪。(江德斌)
综合新浪微博、光明网